【摘 要】
: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内外安全局势的不断变化,并加之当下“两个大局”的时代新要求,我国已经实现了由传统安全观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演变,而其中的原创性贡献就显著体现在对我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安全理念、安全内容和安全战略三者的创新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际安全影响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国情,在国家安全方面不断推出新理念、新内容和新举措,这也使得我国的安全能力不断加强。在安全理念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随着国内外安全局势的不断变化,并加之当下“两个大局”的时代新要求,我国已经实现了由传统安全观向总体国家安全观的演变,而其中的原创性贡献就显著体现在对我国以及西方国家的安全理念、安全内容和安全战略三者的创新方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国际安全影响日益增加的情况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依据国情,在国家安全方面不断推出新理念、新内容和新举措,这也使得我国的安全能力不断加强。在安全理念方面,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具备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并重的安全理念,系统性与综合性的安全理念以及以人为本的安全理念,从而实现了对传统安全观的变革与创新;在安全内容方面,总体国家安全观所涉及的安全领域已拓展至十六项,而其中的“五大要素”和“五对关系”分别作为其内涵和外延,更是对传统安全观的继承和发展;在安全战略方面,“十个坚持”重要思想的提出,是对国家安全体系的不断完善,是对国家安全能力建设的加强,同样也是对国际安全合作的大力推进。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安全观的演进,在经历众多安全实践的检验与锤炼后,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整的国家安全理论研究范式。相较于西方国家安全理论,在安全理念上,与西方国家普遍强调“零和”的绝对安全理念不同,我国追求的是一种积极防御和注重系统状态维系的多元平衡的安全理念;在安全内容上,与西方国家普遍强调“安全威胁”和侧重军事安全不同,我国体现的是如何达到“安全状态”和在以军事安全为保障的前提下,同样注重非传统安全;在安全战略上,与西方国家强调军事竞争,惯用武力战略打击和加强联盟不同,我国是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与他国建立起的“伙伴关系”强调结伴而不结盟,树立起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全球安全观。展望未来,牢固树立并坚定践行习近平总体国家安全观,是我国未来面对各类安全威胁时,实现并维护好国家主权、安全与发展的应有之义。同时,围绕其原创性之处展开研究,这不仅是对现有关于总体国家安全观的研究路径做出有力补充,更是对坚持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的必然性与可行性做出理论参考依据。
其他文献
我国工人运动的时代主题,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做好新形势下职工群众工作、调动职工群众积极性和创造性是工会的中心任务,巩固党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是工会的政治责任,竭诚为职工群众服务、实维护职工群众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进入新时代,劳资关系深刻变化,企业工会的“制度性弱势地位”未改变、“四化”问题仍未彻底解决、直接维权乏力等问题,限制了工会职能的发挥。这些问题的形成具有多方面原因
萧道管(1855-1907),字君珮,一字道安,侯官(今福建闽侯)人。清末著名的女性文人、考据学家。其夫陈衍亦为著名诗人、学者,官至学部主事,夫妻二人感情甚笃。萧道管“少喜泛览,继耽考证”,其学术志趣主要在考证,集中体现于《列女传集解》中。该书为清代《列女传》注解的集大成之作,今仅可见《石遗室丛书》本,系陈衍整理刊刻,收录于其《石遗室丛书》中,现藏于复旦大学光华楼西主楼图书馆古籍部。本文分四章对萧
公共卫生是关系到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人民大众健康的公共事业。区别于医疗卫生事业,公共卫生事业作为一项社会公益性事业,由政府主导,依靠财政长期投入,服务对象为全体人民,建设成果由全民共享。民国时期,兰州市因地处西北,卫生工作受重视程度较低,公共卫生事业建设情况较其他地区相对落后。新中国成立后,随着甘肃省公共卫生事业恢复与发展,兰州市也随之开始公共卫生事业建设。通过建立卫生管理机构、制定卫生管理办法、采
西北防疫处成立于1934年8月1日,主要工作是调查防治西北各省兽疫与制造防疫应需的兽用制品,此外还协助民众开展各项防疫工作。它是基于“九一八”事变的催化,以及西北开发的号召,经国民政府派员考察后建立的一个卫生防疫机构。1928年,国民政府正式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并将重心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将西北开发作为其首要任务。西北开发之重要,一是为了增加经济,二是为了巩固国防。一方面,西北地区的畜牧事业有极大
“二谛”思想作为印度中观派乃至佛教的核心理论,统摄一切佛法,只有正解“二谛”,才能通达整个佛教理论,反之则无法理解佛法,因此历代学者对“二谛”思想无不盛谈。吉藏与宗喀巴是汉藏两地中观学说发展史上的重要代表,两者在其中观学说中,对“二谛”思想则提出了各自的见解。经过文本分析比较可得出:他们对“二谛”思想的共同理解在总的层面没有大的偏差,但在阐释“二谛”思想的具体蕴含、判教法、观空方法上均有差异,这些
1915年,北洋政府以清明节为植树节,鼓励全国民众植树造林;1928年,国民政府将孙中山逝世纪念日3月12日设为植树节,并于1929年开始开展全国性的植树造林运动。在植树节和全国性植树造林运动的推动下,民国时期甘肃省的植树造林运动也在全省各地开展起来,受甘肃省情和各种主客观因素的影响,其植树造林活动在不同时段、不同区域存在差异性。民国初期,甘肃省的植树造林活动宣传大于实际,通过广泛宣传,让民众了解
民国初期,陕西省自然灾害频发,社会环境复杂,1928年至1932年间饥荒爆发、疫病流行,全省伤亡惨重。当时陕西没有专门的卫生防疫机构,人民也没有提前防疫的意识,因而灾疫的突然爆发,令人措手不及,政府虽然成立了临时防治机构,但是囿于能力有限,所起到的作用只是杯水车薪。这次疫情给陕西省造成的损失不可估量,在其冲击之下,一些有志之士开始进行反思,提出设立永久性的防疫机关,防患于未然。陕西省政府吸取惨痛教
近代以来,电影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娱乐休闲方式,最先在中国东部地区流行。甘肃虽居西北内陆,但从20世纪20年代开始,电影也在甘肃传播开来。电影放映活动肇起甘肃电影业,其发展形态包括私人放映、军方放映和官方放映,直到20世纪30年代诞生了甘肃第一家民营电影院——新民电影院。继之,在早期奠定的发展基础上,民营电影院形成群体发展态势,不仅数量较多,而且分布较广。在抗战时期,甘肃电影放映事业持续发展,也由此
自秦汉以至隋唐,中原王朝与游牧部族势力在洮州地域反复争夺,力图将洮州纳入自己的管辖体系中。安史之乱后,洮州地区为吐蕃所占据,藏传佛教也伴随吐蕃势力进入洮州,藏传佛教各教派先后在洮州地区发展传播,为洮州家族性藏传佛教寺院的创建奠定了宗教背景。明初,鉴于洮州瞩目的战略地位,明廷主动调整和主导甘青土官体系,充分利用该地区笃信藏传佛教的特点,敕建了一批具有世俗家族血缘关系为纽带的藏传佛教寺院,并设僧纲制度
清末国力危殆,清政府推行新政以挽救统治。在此背景下,教育行政体制发生重大变革,中央设立学部,各省裁撤学政设立提学使司,全国范围内自上而下的教育行政体系始见雏形。清末甘肃教育改革是全国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而以提学使司为核心的甘肃省级教育行政在这一时期既发挥了承上启下的作用,也面临着不容小觑的困境。甘肃提学使司设立后,遵循学部章程进行机构设置,执行学部政令并履行管理全省各类学堂、监督一应学务、筹措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