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黑冠长臂猿(Nomascus sp.cf.nasutus hainanus)保护生物学现状及保护对策

来源 :华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anok12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海南黑冠长臂猿(Nomascus sp.cf.nasutus hainanus)属于灵长目长臂猿科冠长臂猿属,仅分布于我国的海南岛,是我国的一级保护动物,IUCN的极危种和全球最濒危的25种灵长类之一。曾经广布于海南岛上的海南黑冠长臂猿由于栖息地的丧失和人为捕猎,分布范围大幅度缩小,种群数量急剧下降,其分布范围从当时澄迈、屯昌一线以南的12个县退缩到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一个点,种群数量也由20世纪50年代的2000多只(刘振河等,1984)骤降至目前的不足20只,已然处于灭绝的边缘。为了能够更好地保护这个濒危的物种,以期能够帮助它摆脱濒临灭绝的处境,在华东师范大学和法国巴黎动物协会的资助下于2001年11月到2006年1月间在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进行了长期的野外研究,其主要目的是认识这物种在霸王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的空间分布格局,搞清是哪些因素对其分布的影响,回答为什么这个种群长期稳定在二十余只的水平上?是什么机制在发生作用等科学问题。在2001年到2006年这5年间主要是对保护区内分布的三群长臂猿中的2群即A群(目前7个个体)和C群(目前4个个体)进行了长期的跟踪和监测,观察了海南黑冠长臂猿的鸣叫行为的特征,种群分布和数量变化、社群结构和大小的情况;同时也对保护区基本情况、保护区周边社区的状况、保护区内栖息地的结构、片断化程度、栖息地干扰因素和海南猿目前的致危因素进行了初步的调查。得到如下结论:1.目前保护区内海南黑冠长臂猿的种群状况为3群和至少2个独居雄性个体,种群数量大于等于19只;其中A群7只,1成年雄性,2成年雌性,2青年个体/亚成体,2婴猿;B群6只,1成年雄性,2成年雌性,1青年个体/亚成体,2婴猿;C群4只,1成年雄性,1成年雌性,1青年个体/亚成体,1婴猿。猿群主要的活动区域是斧头岭、崩岗、崩顶一线山峰西南坡直到南汊河的原始林边缘,石峰一线的西北坡,东三嵴区域直到东二大沟的东侧向南则直到公路边缘。2.调查期间所观察到的海南黑冠长臂猿的群体大小平均值为5.33只,SD1.22,变化范围4-7只(n=9)。每群成年雄性1只,成年雌性1—2只和2—4只后代个体,在有2个成年雌性的A群和B群中,都发现了年龄差距在2岁以内的婴猿,根据海南猿每2-3年左右一产的习性,可以推断群体中的2个成年雌性都参加了繁殖,是真正意义上的一夫多妻配偶制。3.海南黑冠长臂猿的日鸣叫发生频次的平均值为52.41%(min21%-max92%,SD 16.01%,n=24);旱季日鸣叫发生频次的平均值为53.88%(min28%-max92%,SD 16.90%,n=14),雨季日鸣叫发生频次的平均值为50.35%(min21%-max71%,SD 15.31%,n=10)。日鸣叫发生的频次不受雨季旱季的影响;一年中鸣叫发生频次最高的月份为8月达到了71.43%,最低的3月份则只有31.28%。4.几乎所有鸣叫都发生在11:30以前(占全部鸣叫的98.05%),并且大多数发生在6:30-9:30之间(占全部鸣叫的68.09%),6:30-7:30之间是最多的占到了28.79%。鸣叫开始的平均时间为7:56(min5:58-max13:50,SD 1:27,n=212);旱季鸣叫的开始时间的平均值为8:22(min6.23-max13:50,SD1:25,n=111);雨季鸣叫开始时间的平均值是7:28(min5:58-max13:45,SD 1:20,n=101),旱季鸣叫开始时间与雨季鸣叫开始时间存在着极显著的差异。鸣叫开始时间和日出时间显著相关5.鸣叫持续的平均时间为13.91分钟(min6.00-max30.00,SD 5.07,n=193);旱季鸣叫持续时间的平均值为14.19分钟(min6.00-max30.00,SD 5.44,n=113);雨季鸣叫持续时间的平均值是13.51分钟(min6.00-max29.00,SD 4.51,n=80)。旱季鸣叫持续时间和雨季鸣叫持续时间两者间不存在显著的差异6.每次鸣叫激动鸣叫的次数平均值为4.59次(min2-max9,SD 1.84,n=22);第一次激动鸣叫和鸣叫开始之间间隔时间的平均值为4.18分钟(min1-max8,SD2.32,n=22);每次激动鸣叫间隔时间的平均值为2.70分钟(min1.5-max5,SD 0.96,n=22);最后次激动鸣叫与鸣叫结束间的间隔时间的平均值为2.64分钟(min0-max10.SD 2.70,n=22)。7.海南黑冠长臂猿栖息地的植被垂直分带明显,分为海拔375米到800米的残次林、松树林、其他单一树种的人工种植林、荒草坡、芒果或其他水果类的种植林区域;海拔800米到1100米热带山地雨林和沟谷雨林区域;海拔1100米到1300米的山地常绿阔叶林区域;1300米到1565米的山顶矮林区域。长臂猿利用的栖息地面积总共约600公顷,其中A、C群活动区域面积约380公顷,B群活动区域面积约220公顷。现有长臂猿分布的栖息地片断化程度不高,但公路和架空电线造成的分隔仍然可能具有重要的影响。现存栖息地被严重孤立,造成栖息地面积极其有限且恢复和扩大不易,这可能限制了长臂猿种群数量的发展。现存栖息地的有限面积、霸王岭林业局在保护区周边的经济活动和周边社区的薪材收集、盗伐和偷猎现象是现存栖息地三个干扰因素。8.霸王岭保护区面临着人员和资金的严重缺乏,管理不力的问题,保护区内的偷猎和盗伐现象时有发生。保护区周边社区主要为少数民族聚居区域,社区的经济发展滞后,人均收入水平低下,社区人群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很大。目前情况下的海南黑冠长臂猿致危因素包括:1)有限的栖息地面积;2)周边社区的贫困导致的偷猎和盗伐现象;3)林业局在保护区周边的经济活动;4)保护区人员和资金的匮乏;5)过低的种群数量。建议消除公路这条隔绝了黑岭区域和斧头岭区域的障碍,从而为长臂猿可能的种群数量恢复提供亟需的潜在栖息地。尽快地消除保护区内其他人为建筑对长臂猿的间接不利影响,尤其是停止小水电的建设,同时逐步废弃已建好的水电站。停止在保护区周边的经济活动,采取彻底的封山育林措施,逐步淘汰保护区内已有的松树林和其它经济作物林,为长臂猿栖息地的恢复提供空间上的便利。进一步加强对周边社区所拥有的枪支管制力度,逐步过渡到完全禁止枪支的拥有,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消灭对于长臂猿最直接的威胁因素之一。最后加大向国内外公众宣传保护海南长臂猿的重要意义,为海南长臂猿的保护争取尽可能多的资源。
其他文献
该项目翻译实践材料选自Introduction to Maturity in Project Management(《项目管理成熟度导论》),该文章为《项目管理成熟度》系列文章的第一章节。在本篇文章中,通过研究
石墨烯作为一种新型的二维原子晶体,具有比表面积大、质量轻以及独特的力、热、光学性质,与传统磁性金属纳米吸波剂相比,石墨烯负载磁性纳米吸波剂表现出更加优异的吸波性能,因而成为近年来吸波材料领域的研究热点。本文采用油包水和高温煅烧二步法制备还原氧化石墨烯(rGO)空心微球负载磁性纳米粒子包括钴(Co)、镍(Ni)及钴镍合金(CoNi),并通过与环氧树脂泡沫复合制备磁性石墨烯空心微球/环氧树脂吸波泡沫复
部分预应力混凝土(PPC,Partially Prestressed Concrete)桥梁结构性能介于普通钢筋与全预应力混凝土桥梁之间,具有强度高、延性好的优点,一般不会发生强度与刚度破坏,但在超
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不断深入.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基地也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新机遇。但是,纵观各类未成年人校外教育基地,在运行中都遇到了一
在智能手机领域,由于玻璃材质的智能手机屏幕盖板具有透光性好,硬度高等优点,因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由于受原材料特性、加工工艺、运输等多种复杂因素的影响,生产和运输
在对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文献进行综述的基础上,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对西北五省(区)旅游与文化产业的融合情况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1)西北五省(区)旅游与文化产业融合协调度
毛细血管渗漏综合征(capillary leak syndrome,CLS)是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的危重症之一,1960年Clarkson B首次报道该病[1]。迄今,其发病机
以西安地铁3号线通化门站—胡家庙站区间侧穿长乐桥为工程背景,通过FLAC3D模拟计算,对比分析CRD(交叉中隔墙加台阶)法和台阶法施工对长乐桥桩基变形的影响。CRD法施工对长乐
期刊
近年来,网络信息科技迅速发展,使Facebook、Twitter以及新浪微博等在线社交网络平台兴起,从而使人们更易获取各种信息。如何准确揭示社交网络中信息传播的规律,以及如何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