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血之室》中的女性哥特元素研究

来源 :曲阜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xiangguc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英国小说家安吉拉·卡特(1940-1992)被誉为英国文学史上的“女巫”。她擅长经典童话改写,其作品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尤其是她的代表作品《染血之室与其他故事集》更是备受瞩目。从目前的研究成果看,批评家们主要从女性主义、哥特和色情文学等方面对这部短篇小说故事集进行分析,但鲜有学者对其女性哥特的特点进行系统研究。因此,本文试图从女性哥特角度出发解读这部作品。女性哥特,作为一个文学传统,有两个标准可供参考,即“女性”和“哥特”。卡特的《染血之室》同时具备这两个特点。鉴于女性哥特传统仍具有一定的保守性,卡特在继承这个传统的同时,又做了很大改变。该故事集的女性哥特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该故事集中几乎每一个改编故事(除“穿靴子的猫”外)都设计了一个女性讲述者,讲述者同时也是故事的主人公。卡特塑造的女性虽然像女性哥特传统女性一样,都是年轻、漂亮、但贫穷的处女;但相比之下,卡特故事中的女性具有更多的自主性。此外,与女性哥特传统中非善及恶两极化的女性形象不同,卡特创造的女性形象身上集中了多种特质,她们要么是天使与女巫的混合体、要么是人与动物的杂糅体。通过女性人物塑造,卡特打破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限制,赋予女性推翻父权制社会的力量。其次,卡特也对女性哥特传统中的男性人物和家庭环境进行了改写。男性英雄不再是女性的保护者,男性恶人性格也不再单一化。家庭不再是女性躲避父权制社会压迫的庇护所。家庭中父亲和母亲的角色更加多样化。最后,卡特在情节设计方面继承、并超越了传统女性哥特小说。传统女性哥特故事情节大体可归纳为限制、逃跑和美满归宿三个阶段,而卡特将其改写为限制、探索和开放式结局模式。限制阶段揭示了父权制社会对女性的压迫,探索阶段有助于女性主人公建构自身的主体性,开放式结局则揭露了父权制社会下婚姻的虚伪性和保守性。通过以上三个方面的阐述,论文指出:卡特的童话改写是对女性哥特小说传统的继承与超越,这一改写表现了作者对现实生活中女性生存境况及两性关系的深刻思考。
其他文献
教育公平问题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尤为关注的一个话题,它关系国家民生和社会稳定。美国作为教育大国,其公平性值得中国学界进行研究和借鉴。本文旨在从话语分析的角度来解析媒体中
中国《环球》杂志联合埃及、印度、俄罗斯主流媒体共同进行了“2009环球十大新闻”的评选,其中“甲型(H1N1)流感肆虐全球”名列榜首。甲流、H1N1、swine flu在“2009年度中国
本文以法国家乐福在华公司为主要研究对象,从跨文化角度研究了危机发展与处理的过程,包括危机产生的原因、公司的危机管理措施和公众反应,旨在探究文化因素,尤其是权力距离、个人
幽默,在人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没有国界和地域的限制;幽默也是一种独特的交流方式,反映了人们的智慧。因此,不同国家的人们也应互相欣赏对方的幽默,而翻译正是实现这一目的的
翻译单位的误用导致翻译实践中误译的频繁出现。本文简述了等值翻译理论及不可译性理论,详细探讨了六种翻译层次的单位及不可译性在译文中的影响及作用,阐述了正确层次的翻译
作为美国当代著名剧作家,阿瑟·米勒以其戏剧创作中体现的人文关怀和道德探讨而被誉为“美国社会的良心”。米勒继承了易卜生的社会剧传统,在作品中通过展示普通人的生活,深刻地
哈里特·安·雅各布斯的自传体作品《一个奴隶女孩的生活事件》是第一部由女奴撰写的奴隶叙事。其作者的身份及其叙事技巧都具有颠覆性的意义。交叉性女性主义叙事学分析由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