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飞速发展、科技创新层出不穷,越来越多的新产品涌入市场,极大满足了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然而,在这繁荣景象的背后我们不应忽视一个严重的问题:很大一部分新产品在市场上并没有取得成功,甚至连投入的研发成本都未能收回,给企业带来巨大的损失。究其原因,除了新产品自身存在的设计问题外,定价等营销策略决策的失误也是新产品推广失败的重要原因。由于缺乏销售历史数据和销售经验,企业在将新产品推向市场时无法掌握具体的市场需求信息,也难以做出准确的需求预测,使产品定价决策成为一项巨大挑战。与此同时,产品创新周期的缩短、新产品的频繁上市和动态定价策略的大量应用使得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在进行购买决策时往往会考虑未来的购买机会可能带来的效用,从而更有策略性地做出购买计划。这必然会增加企业定价决策的复杂性。本文旨在研究面向策略式消费者时企业对创新产品的定价决策问题。本文的主要贡献在于:以创新产品上市为背景,在不同情形下研究消费者策略式购买行为对定价的影响,并考察了已有文献未涉及的创新产品需求强度信息价值的问题。本文还分析了以往文献未考虑的新的因素——企业折现因子和消费者策略式购买行为对创新产品定价策略选择的影响。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首先,不考虑企业折现未来收益和生产能力限制的因素,提出一个带有连续消费者估计价值的两阶段基本模型。假设最大消费者估计价值为服从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这使得需求量和消费者估计价值都具有较大的不确定性,更符合创新产品市场需求的实际情形。利用逆向归纳法求解各阶段的最优定价和最优收益/期望收益,并考察需求强度信息的价值,给出其完备的解析形式。通过数值实验分析各项参数对第一阶段最优定价、产品降价幅度、企业最优期望收益以及需求强度信息价值等指标的影响,发现随着消费者策略式水平的上升,第一阶段最优定价并不是单调减小,而是先减小后增大,而企业最优期望收益和需求强度信息的价值随着消费者策略式水平的上升单调减小,此外还得到了其它对于管理实践具有启示意义的性质。第三章在上述基本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企业存在生产能力的限制。此时在不同的生产能力下会出现多种情景组合,使得企业的期望收益函数变得异常复杂,很难得到第一阶段最优价格和需求强度信息价值的完备解析形式。传统算法在解决复杂目标函数问题时其求解效果对问题特征依赖较大,为此采用遗传算法求解第一阶段近似最优价格。通过数值实验分析第一阶段价格决策,企业期望收益和需求强度信息的价值。结果表明当企业生产能力较大时,其变化对定价和收益影响并不明显;当企业生产能力较小时,随着产能的增大,第一阶段价格单调减小,企业期望收益单调增加。此外,与已有文献不同,本章以一个确定的量(市场最大可能需求量)为基准,为企业产能决策提供更加明确具体的建议,即:当消费者策略式水平较高时,企业应该建立相对于市场最大可能需求量而言中等水平的生产能力;当消费者策略式水平较低时,企业应当在中等水平基础上适度扩充生产能力。需求强度信息价值则在企业建立中等水平生产能力时达到最大值。第四章在基本模型的基础上,考虑了存在模仿企业进入市场参与竞争的情形。模型中包含垄断阶段与竞争阶段。通过求解模型得到了各企业的均衡价格、均衡收益/期望收益以及需求强度信息价值的解析形式。数值结果表明模仿者产品质量水平的提升会降低创新者的产品价格和收益,增加需求强度信息的价值。而模仿者应该选择与创新者产品相比中等水平的产品质量。模型中加入的竞争因素丰富了研究内容,相对于基本模型,进一步考察了模仿者产品质量水平对各指标的影响、企业之间产品性价比的差异、创新者获知真实需求强度对模仿者的定价和收益影响等已有文献没有研究的问题。最后,针对创新产品定价中常用的撇脂定价策略和渗透定价策略,研究不存在生产能力限制时,企业折现因子和消费者策略式购买行为对垄断企业创新产品定价策略选择的影响。考虑到在连续消费者估计价值的框架下很难明确定义渗透定价,论文采用服从两点分布的离散消费者估计价值模型,并考虑了策略式消费者所占比例的不确定性。鉴于多个参数组合导致模型复杂程度的增大,通过数值实验对第一阶段最优定价、企业最优期望折现收益和需求信息价值进行分析。在求解第一阶段最优价格时,先计算分段目标函数各段的局部最优解,然后通过相互比较局部最优函数值得到全局最优解。得到的主要结果有:只有当企业折现因子足够大时,企业才会采用撇脂定价策略,消费者的策略式购买行为减少了企业采取撇脂定价策略的可能性,当撇脂定价策略和渗透定价策略对于决策者来说(几乎)无差异时,需求信息价值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