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论文旨在了解“郑和下西洋”背景下的妈祖信仰,在衍变中展现包括图像在内独特的艺术表征,及其背后蕴含的内核精神和时代意义。首先,在文献资料基础上,关注妈祖信仰的具体表征——壁画、雕塑和建筑等,并分析妈祖信仰产生的影响;结合道教经典和妈祖庙的形制,探寻妈祖信仰的叠合现象。同时,关注后郑和时代下妈祖信仰的域外传播情况,分析下西洋后期的民众和官方对妈祖信仰的关注程度。其次,关注妈祖信仰的图像特点,以妈祖的图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旨在了解“郑和下西洋”背景下的妈祖信仰,在衍变中展现包括图像在内独特的艺术表征,及其背后蕴含的内核精神和时代意义。首先,在文献资料基础上,关注妈祖信仰的具体表征——壁画、雕塑和建筑等,并分析妈祖信仰产生的影响;结合道教经典和妈祖庙的形制,探寻妈祖信仰的叠合现象。同时,关注后郑和时代下妈祖信仰的域外传播情况,分析下西洋后期的民众和官方对妈祖信仰的关注程度。其次,关注妈祖信仰的图像特点,以妈祖的图像的多元化融合为切入点,以小见大,指出妈祖图像乃至妈祖信仰逐渐呈现出“标准化”趋势,暗示妈祖信仰图像独特的人文意涵。最后,针对上述分析,得出妈祖信仰所具有独特艺术表征和图像范式对于妈祖信仰发展的重要影响力,以及此种内涵对当下社会所具有的重要意义。在对上述方面进行一定的文献阅读和深度田野调查之上做了如下分布:绪论即对本文所论述的主题进行文献梳理,针对历史遗留文献、碑铭和图像等进行资料整理工作,并进行文献梳理。当然,也不能忽略台湾学者的研究成果,其在人类学和宗教学的视角下,将妈祖信仰研究的十分深刻。第一章主要是针对妈祖信仰的概述,通过妈祖信仰的历史、发展原因、宗教属性以及现状的整理,为下文铺垫,给读者展现妈祖的真实面貌。第二章主要是涉及郑和下西洋与妈祖文化。从整个下西洋反映的明初大航海背景下妈祖信仰的表征,关注妈祖信仰的载体一一妈祖庙的变迁和形制,对郑和下西洋过程中的多处天妃宫等进行挖掘,其中壁画、碑刻等艺术作品与仪式的结合,讨论妈祖信仰对当时社会以及后郑和下西洋时代的影响。特别是后郑和下西洋时代航海行为对妈祖信仰的传播,海船上祭祀妈祖的形象和神龛摆设等,都表现了妈祖信仰在航海中具有重要的地位。第三章则是以明朝之后的妈祖图像为主要的关键点。从图像切入,首先观察妈祖与观音作为海神在图像上的比较,其次又观察不同的圣迹图之间呈现的“标准化”范式以及妈祖信仰与其他女神信仰多元融合的情况,了解妈祖图像逐渐呈现出“标准化”的范式,但也存在自身与众不同的特点,呈现出独特的人文意涵,对妈祖信仰的传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第四章则是对本论文的整体总结和延伸。郑和下西洋作为明代航海的高潮,总结妈祖信仰在郑和下西洋这样一个重大的时代背景下所具有的重要作用,为我们研究后郑和下西洋时代的妈祖信仰的传布具有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分析图像“标准化”,探讨图像对于妈祖信仰的重要意义和时代内涵。
其他文献
道家工夫论作为先秦道家哲学思想不可或缺的重要理论,是关于如何养成道家理想人格和达致超越境界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智慧,其旨在通过德性修养和身心修炼的方式体证和觉悟“道”的真理,是以沟通天人之际为终极理想的“天人之学”。道家工夫论涉及本体论、宇宙论、认识论、伦理学、政治哲学和美学等各个层面,也是中国哲学区别于以知识论为主流的西方哲学的特色学说,是一门理论结合实践、诉诸于身心转化和直觉体悟的学问。本文主要就
随着国家关于遗址公园开发和保护政策的提出,遗址文化受到越来越多地重视。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的阐释与展示极大地扩展了公众对文化的感知,但目前文化展示方式雷同,且出于保护遗址的目的,多以朴素的原貌展示和文物保护型展示。这种方式虽然能够较好地呈现遗址的真实性,但由于其观赏性较弱,文化表达和传播方式单一,导致游客的游览体验不佳,也不利于优秀文化信息的展示与传播。本文通过游戏化相关理论结合体验设计方法,构建以游
目的:探讨异丹叶大黄素(ISO)对肺腺癌A549细胞miR-654-3p表达及增殖、迁移、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0、5、10、20μmol/L)ISO培养A549细胞24 h,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抑制率,克隆形成实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Tr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能力;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miR-654-3p表达水平,Western blo
本文旨在考察哈佛学者罗樾对中国艺术史的贡献、成果和影响。他的研究不仅丰富我们对中国艺术史的认识,而且在中国青铜、玉器和绘画领域也贡献了新的理论思想。罗樾教授是中国青铜器和玉器领域的权威之一,也是中国古代绘画的专家,他在相关领域发表了诸多文章,并出版了八部专著。罗樾在艺术史和汉学方面的研究始于1931年他进入慕尼黑大学学习的头几年。他在那里学习古典希腊艺术以及欧洲建筑和雕塑,但对他影响最大的是路德维
受自然界如细菌、精子等游动微生物启发,人们设计并构筑了多种能够在不同介质中进行自推进运动的胶体马达。胶体马达有望在生物体中自主运动到正常药物难以到达的组织部位,完成主动靶向药物运输。细胞膜是制约胶体马达进入细胞内部、主动靶向输送的主要屏障之一,阻碍了胶体马达向细胞内进行药物递送的途径,导致胶体马达在药物运输效率和治疗效率等方面的优势并未得到体现。因此,如何赋予胶体马达足够的推进力完成细胞膜穿孔是一
本文试图从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立场出发,以规范性问题为棱镜,对拉康化马克思主义思潮作一探讨。拉康化马克思主义者尤其是齐泽克将拉康的精神分析学说与马克思主义相结合,分析和考察了规范在晚期资本主义社会中的新形式,既揭示了意识形态和权力关系中规范性的幻象维度,又考察了资本主义框架中象征秩序的无意识运作机制与规范化的关系,还通过发展拉康精神分析的实在界因素而揭示出普遍性规范的断裂之处。这一理论路径包含了对晚
铃木忠志被誉为当代最伟大的戏剧家之一,是当代剧坛举足轻重的先驱者、思想家及导演,在世界范围内极具影响力的表演理论家,他也是“日本小剧场运动”的领航人,建立了日本利贺剧团,并兼任导演。他认为现在社会科技的进步直接导致人类身体感知能力的退化,但是演员的身体作为表演的主体,应当拥有完整的身体感知。因此他创立了以训练演员身体为目的的“铃木方法”,此方法融合了日本传统能剧及歌舞伎的身体性,注重演员呼吸及下半
本文主要从视觉文化研究角度出发,综合考察民国元年创刊的《真相画报》从真相纪实到美感教育的办刊路线。本文立足民初《真相画报》的历史社会背景,从叙事方式、技术运用的角度,考察画报中图像运用背后的政治、道德意图,并结合报人在画报编辑过程留下的草蛇灰线,探究《真相画报》选择“美感教育”的缘由。本文共分三部分,文章第一部分,主要理清《真相画报》诞生的背景,包括社会政治环境、图像技术发展程度、同时期出版业生态
在二十世纪多学科基础研究融汇的视阈下,当代美学的基本特征之一呈现为摹仿理论的更新,主流理论强调“摹仿”的社会性和身体性,认为在其源头“摹仿”就将艺术再现与关于人类社会行为的普遍主张联系起来,因此艺术应视作广义摹仿范畴的一部分。德国哲学家弗里德里希·尼采一生关注摹仿问题,位列二十世纪诸多摹仿流派的学脉上游,但其著作中相应理论面向尚未收到学界足够的关注。尼采首先敏锐地捕捉到了十九世纪摹仿概念在特定的形
在国际商事交往中,国际商事仲裁往往因具有灵活性、费用低等优点而获得争议双方的青睐,目前已经成为被广泛认可的国际经济贸易争端解决手段。投资者在跨国投资中,也往往利用国际商事仲裁解决投资过程中遇到的商事纠纷。国际商事仲裁裁决不仅具有止纷定争、明确争议双方权利义务的作用,还可能影响到投资东道国的利益进而遭到东道国法院的拒绝承认和执行。在后种情形下,有投资者主张国际商事仲裁裁决作为投资被东道国间接征收而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