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度体验与艾芜的《南行记》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ww47847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艾芜在20世纪20年代末30年代初进行的极度体验及其《南行记》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文本的解读、分析归纳,对极度体验的作用与价值进行了探讨,并论述了由此而形成的《南行记》的成就及情感与认知的特点与矛盾,批判的局限性。全文共分两章。第一章:着重叙述艾芜的极度体验与《南行记》的创作特征之间的关系。(一)分析了艾芜长达五年的流浪过程,指出这是一种生活体验。文章研究了这种体验的方式、环境、感受的极度性,指出艾芜的这种亲身流浪的体验活动其实就是一种极度体验。极度体验之旅开阔了作家的眼界,为后来《南行记》的创作积累了难得的素材,做了感情和认识的必要的准备。(二)艾芜的极度体验是一种无目的、无功利性的生活体验,它使体验者能在自然状态下与体验环境相融合,与朝夕相处的流浪者产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及割舍不下的情感。因此,《南行记》能较忠实地还原本真的流浪生活,塑造不同于以往的流浪者形象,更为鲜活和直白。第二章:研究了极度体验与《南行记》的成就、局限性之间的关系。(一)极度体验使《南行记》重视反映现实人生,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和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极度体验也导致了体验者“我”的情感与认知的矛盾,使作品的一些情节和人物关系交待不清。《南行记》中的情感将哲理思辩弱化了,作者自觉不自觉地为他们进行的辩护体现了认识上的一些误区。(二)作为知识者,体验者艾芜不可能完全认同流浪者的生活与思想,《南行记》表现出一定的批判精神。但是这种批判是不彻底的,它从道德层面进行温和而朴素的是非判断,带有理想主义的痕迹。另一方面,极度体验所带给作者的自然情怀,还有天真、单纯的眼光,使得《南行记》少了一些现实主义小说的冲突和对立,多了一些浪漫主义的色彩。结论:极度体验使艾芜无意中实现了一次对创作而言极为宝贵的生活体验。尽管给《南行记》带来一定的影响,但瑕不掩玉,极度体验终究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告诉人们一个真理:现实主义没有切身的生活体验,没有来自生活的真情实感,即使有着宏大的创作构思,即使哲学思辩深入而有力,也都会使作品流于苍白。但是极度体验是可遇而不可求,是弥足珍贵的。
其他文献
“规模效应”及“月效应”因其与EMH假说和CAPM模型的矛盾,在市场异象研究中占据重要地位。“规模效应”及“月效应”的研究在西方己处于成熟阶段,而在中国才刚刚起步。本文的
<正>如何看待日本《机器人新战略》并从中获得启示,以加快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和制造业升级、抢占新一轮科技变革的先机,就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2015年1月,日本国家机
采用沉积法分别制备了以无机阻燃剂氢氧化镁、氢氧化铝和二氧化硅为壁材的3种笼状磷酸酯微胶囊阻燃剂。对包覆反应条件进行了优化,并用扫描电镜(SEM)、X-射线电子能谱(XPS)、
简要概述了我国大型煤制油及煤化工一体工程项目建设中以业主为核心的管理体系中的关键要素及经验。实践证明,大型煤化工一体化项目单纯依靠委托工程承包商来全面管理项目存
南非作家J.M.库切(1940-)出版于1986年的小说《仇敌》是对英国十八世纪经典作家丹尼尔·笛福的小说《鲁宾逊漂流记》的后现代改写,是一个后现代版本的荒岛故事,对资产阶级上升时
近年来,随着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化革命的方兴未艾,网络多媒体这一集声音、图画、动画于一体的先进媒体正被越来越多的高校应用到大学英语教学中去。传统教育已经不能适应
本研究采用心理压力问卷、人格量表、应对方式量表,对湖南地区各警种警察的心理压力、应对方式和人格特征的现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湖南地区警察承受中等
死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深刻的问题,关注死亡就是为了更好地关注生存。作为人类精神的先知者和启蒙者的作家们,往往将死亡作为创作中结构故事的精神脉络和艺术关怀的焦点,借死亡来
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功能,就是要建立和维护一种组织与公众之间良性的互利互惠的关系。组织为了树立形象、塑造品牌,获取美誉度和忠诚度,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非常重视利用媒体进
进入21世纪,我国的宏观经济飞速发展,但是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仍然没有完全摆脱粗放外延的模式,市场对能源原材料的需求呈刚性增长,而且能源消费结构不合理,其中煤炭资源的需求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