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内部控制作为公司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和风险管控能力的重要举措,一直以来都是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内部控制具有普遍适用的特性,任何一个公司都需要内部控制这一管理工具来保证经营目标和战略目标的实现。但是,内部控制又具有独特性,它在不同国家和文化背景下有着不同的特征和表现形式。因此,内部控制的理论研究需要与制度背景紧密结合。2008年和2010年,财政部、证监会等五部委先后共同颁布《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和三个配套指引,形成了我国一套统一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2012年开始强制要求主板上市公司分类分批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信息披露。我国内部控制规范体系要求的内部控制目标为兼顾财务和管理的全口径内部控制目标,按照影响控制目标实现的具体表现形式将内部控制分为财务报告层面和非财务报告层面,两种内部控制在公司经营管理中起着不同的作用。 本文首先对已有文献和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文献支撑和理论基础。其次,在对我国制度背景进行回顾的基础上,对主板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自我评价报告中所披露的内部控制缺陷情况进行规范性分析,并将其与内部控制审计报告、内部控制质量进行相关性分析,以此来验证上市公司披露内部控制缺陷信息的可靠性。再次,在前文研究基础上从异质性视角出发,提出内部控制缺陷与公司绩效关系的研究假设,选取我国2012-2015年沪深两市主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最后,通过实证研究结果得出本文研究结论,并从上市公司、监管层和投资者三个角度得出相应政策建议。 通过研究发现:第一,上市公司存在内部控制缺陷时,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第二,非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而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所引起的负面影响相对较小,而当上市公司同时存在两种内部控制重大缺陷时,对公司绩效的负面影响最大;进一步分析得出两种内部控制的一般缺陷都不会对公司绩效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第三,强制披露以来,我国主板上市公司较为真实地对外披露内部控制设计和运行情况,强制开展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和信息披露的监管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文研究为我国全口径内部控制目标下内部控制缺陷如何对公司经营业绩产生影响积累了新的经验证据,也为上市公司完善内部控制建设和投资者全面关注上市公司内部控制信息提供了积极的引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