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预设视角下的文物名称翻译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rieswy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从文化预设角度对博物馆陶瓷文物名称的翻译进行尝试性的探讨,对中英陶瓷文物名称中所包含的不同层次的文化预设信息进行对比分析,并概括译者在翻译陶瓷文物名称时是如何处理文物名称中所包含的文化预设的。本文将陶瓷文物名称中包含的文化预设信息分为表层、中层、深层三个层级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第一,译者在处理陶瓷文物名称中不同层级的文化信息时的侧重点有所区别。表层文化预设涉及文物的本质特征,需要准确无误地传达原文信息;中层文化预设涉及对文物外形特征的描述,需要译者根据中英读者阅读习惯的差异调整译文中的信息;深层文化预设则涉及两种文化背景的差别,在翻译中需要译者对原文中的文化预设进行灵活的处理和取舍。
  第二,译者在面对不同层次的文化预设时会采取不同的翻译策略,处理方式的不同对文化预设在译名中的转化与呈现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对于表层文化预设,翻译中多采用保留的方式进行处理;中层文化预设大多采用保留文化预设的方式,但也存在文化预设的凸显;深层文化预设则大多采用突显文化预设与迁移文化预设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处理。
  本文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文化预设理论应用于文博翻译领域的可行性,对于译者在翻译陶瓷文物乃至文博文本时如何处理文本中出现的文化信息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其他文献
2015年,难民危机在欧洲爆发,欧盟各国家面临着巨大挑战,德国作为欧盟主要成员国之一也深陷其中。一方面,德国的应对措施影响着欧洲难民危机的整体走向;另一方面,欧洲的整体形势也牵动着德国境内难民问题的演变。因此,德国的难民问题是同整个欧洲难民危机息息相关的。本次难民危机在德国共经历了三个阶段:分别为缓慢扩大阶段,集中爆发阶段以及逐步消退阶段。难民问题在每一阶段的具体表现和特点各有不同。针对难民问题的
学位
从古至今对文化定义的解读国内外的名人大家都从自身专业角度给出了不同的见解。文化对于人类而言是独特且独有的,是人类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它随着时代、环境以及条件的变化而表现出千差万别的状态。随着民族、国家的不断发展,文化的差异进而增大,逐渐形成了以自身民族国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行为规范为基准的共同认识,这种共识发展成为后来的民族文化认同。德国也日益将文化作为一张有影响力的名片传递给全世界。对德国历
《舌尖上的中国》是一部由陈晓卿导演的美食类纪录片。该纪录片以精致细腻的故事画面、不急不缓的叙事节奏和恰到好处的背景音乐,为国内外观众展示了中国的传统美食以及美食背后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之道。《舌尖上的中国》不仅在国内广受好评,其法文版在国外也引发了部分观众的关注与讨论。法国观众对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的美食文化表示赞扬,与此同时,他们对解说词的翻译质量却有所不满。为满足观众的视野期待,做好中华文化的对外
学位
近年来,汉学成为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汉学家词典也越发受学界重视。俄罗斯是词典编纂和研究的强国,在380多年的汉学发展史上,编纂出版了数十部汉俄、满俄、蒙俄及多语字典和词典,其中王西里院士(1818-1900)编写的《汉字笔画系统——首部汉俄词典试编》(以下简称“王西里词典”)是俄国第一部印刷出版的汉俄词典,研究这部词典不仅有助于了解王西里的汉学思想,也有助于掌握汉俄词典编纂的特点。本文以王西
学位
军事领域是中俄两国合作的重要方向之一。军事术语蕴含军事科学知识,反映军事学科发展和军事科技新突破,是保障中俄两国顺利进行军事交流合作的重要依托。现阶段,中俄间军事联系不断增强,有必要以术语的构成和语义研究为切入点,梳理分析俄语军事术语,以减少军事交流过程中的语言障碍,进一步完善中俄双语军事术语库,为引进俄罗斯军事理念和外译中国军事理念提供助力。本文以俄语军事术语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术语学、构词学、
学位
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信息技术革命为中心的现代高新技术迅猛发展,经济全球化趋势越发明朗,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增多。物流作为打破地域界限的有效手段,反映了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的综合配套能力和社会化服务程度,物流产业的发展水平也成为衡量经济发展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准之一。中俄两国互为最大邻国,在许多领域有着良好的合作基础。对中俄物流产业合作进行研究,符合双边经济发展需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围
学位
菲利普·罗斯是美国文学界获奖最多的高产作家之一,其作品受到了美国文学批评界极大的关注。不同于罗斯其他作品,《美国牧歌》作为罗斯“美国三部曲中的第一部曲,标志着他文学创作着重探讨历史问题以其对美国犹太移民影响的开始《美国牧歌》以犹太种族历史和美国国家历史为背景,讲述了美国犹太裔移民利沃夫一家的悲剧故事。本文拟以代际幽灵理论视角为出发点,探寻美国犹太移民的代际幽灵产生的历史根源,分析代际幽灵在不同代际
近二十年来,作者声音在学术写作研究中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该领域的热门话题。已有大量研究对不同语言因素在声音建构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然而,一些非语言因素的影响作用以及学术论文中的声音强度还不甚明确。因此,本研究尝试从整体声音强度、声音强度的不同维度以及声音要素的使用等三个方面对比中国高、低影响力学者的学术论文的声音强度。  本研究基于自建语料库开展研究,两个子语料库分别包含高、低影响力学者的45
学位
科马克·麦卡锡被认为是美国最杰出的当代小说家之一,《老无所依》是他的第九部小说。小说以非法毒品交易展开,描绘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美墨边境的混乱、堕落的景象。尽管小说以现实主义场景设定为背景,其中的叙事却屡屡超出现实主义的研究范畴。正是这些非自然叙事元素将这本书与现实主义作品区别开来,也对自然叙事学带来了冲击。以非自然叙事学为指导,本论文欲探究小说中叙事声音、情节以及人物中的非自然性,并分析通过这些非
美国作家蕾切尔·卡森(1907-1964)是世界生态文学史上里程碑式的人物。鲜为人知的是,卡森还是一名优秀的海洋生物学家。其早期三部作品《海风下》(1941)、《环绕我们的海洋》(1951)、《海洋的边缘》(1955)被称为“海洋三部曲”,不但详细描述了海洋中的生命、海洋本身以及海岸类型,还呈现出卡森逐渐成熟的生态思想,继而为日后《寂静的春天》(1962)这部旷世之作的诞生打下夯实的思想基础。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