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已经进入“大众化”阶段,但由于高等教育内分流不太合理,导致现实中出现了诸多问题。这引发了学界的讨论和研究,提出了许多关于高等教育合理分流的理论主张。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内分流更合理,本文以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研究为课题,展开对高等教育内分流问题的研究。 本研究分为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为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理论探讨,由第一、二章构成。主要探讨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有关概念、理论基础、构成要素和制约因素。 (1)高等教育内分流是高等学校或高等教育机构等主体根据社会需要和学生意愿进行的一种高等教育分流活动,其目的是通过合理分流让学生自主流向适合其个性发展需要的各种专业方向,将学生培养成为既有个性差异又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各类人才。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是高等学校主体在一定教育分流理论或指导思想支配下建构起来的,有关设计和调控高等教育内分流活动全过程的理论模型与操作程序。 (2)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研究和建构应受到社会学的社会分工理论、心理学的个性差异理论、哲学的人性论和教育社会学的选择理论等四个学科理论的指导:高等学校作为高等教育内分流的实施主体,必须以社会分工和人的个性发展需要为基础,同时考虑一定国家社会意识形态因素,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建构多样化的内分流模式,促使高等教育内分流趋向合理。 (3)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构成要素主要是价值目标、结构功能、操作策略和运行机制。价值目标是由高校自主确定的一种兼顾目标,包括社会规定目标、学生个人目标、用人单位目标和高校自身目标;结构表现为高校内部的纵向流层比例关系及联系方式和横向学科专业、课程、班组和课堂等的比例关系及联系方式,功能表现为内分流满足各类主体需要的程度或目标达到的程度;操作策略主要有内分流“入口”环节的选择策略,包括“考试”、“证书”和“开放入学”;内分流中间环节的培养策略,包括“学年”、“选修”和“学分”;内分流“出口”环节的分配策略,包括“双选”、“订单”、“引导”和“计划”;运行机制表现为政府调控、高校自主、学生选择的相互协调的运作方式。 (4)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建构主要受到四个外部因素的制约:政府认识与政策导向制约内分流的价值目标、结构功能、操作策略和运行机制;社会经济发展与社会人才需求影响内分流的价值目标和结构功能;社会文化传统与国民分流意向主要影响内分流的价值目标和结构功能;高等教育基础与高校合理定位制约内分流的各个构成要素。 第二部分为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的实证考察,由第三、四章构成。首先考察并分析了八类国外高等教育内分流模式:“流层考升型”、“入学分流型”、“中期分流型”、“适时转流型”、“专业分岔型”、“工读交替型”、“学生选择型”、“学校配置型”,认为它们表现出四个主要特点: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