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码转换指的是语言的使用者在同一语篇中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语码的语言现象。从20世纪70年代以来,语码转换这一语言现象已经引起众多语言学家的注意。语言学家们从句法,心理语言学,社会语言学等不同方面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已取得了累累硕果。语码转换在日常生活中常常被人们用作一种有效的沟通手段,而在影视作品中,他的这种作用也被很好地发挥出来。本文选择了新加坡著名影片《小孩不笨2》当中的语码转换作为语料,以Myers-Scotton的主体语言框架模式和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为理论基础,来分析这些语码转换遵循的语法规则以及其语用功能。通过分析,作者得出了两个结论:(1)影片《小孩不笨2》当中的语码转换遵循着一定的语法规则。它们构成了三种语法结构:混合结构,主体语言孤岛和嵌入语言孤岛。(2)在影片《小孩不笨2》当中,各个角色在进行对话时不断选择恰当的语码,并且对各种因素做出顺应以达到最好的沟通。在此过程中,语码转换体现出了它的语用功能:顺应社会习惯,使沟通更方便,以及满足语言使用者的心理需求。具备了这些语用功能,语码转换就可以成为语言使用者达到交流目的有效沟通方法。本文主要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介绍了本文的目的,意义,研究方法。第二部分详细地从三个方面对语码转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包括语码转换的定义,四种语码转换的研究方法,以及前人对于电影《小孩不笨2》当中的语码转换的研究。在第三部分,作者介绍了本文将采用的两个理论框架—Myers-Scotton的主体语言框架模式和Jef Verschueren的顺应论。Myers-Scotton主要提出了语码转换的三种语法结构:混合结构,主体语言孤岛和嵌入语言孤岛。JefVerschueren的顺应论旨在研究语码转换的语用功能。他认为语言的使用过程就是语言的选择过程。语言使用者要不断做出顺应来实现交际目的。第四部分以这两个理论框架为基础对电影《小孩不笨2》当中的语码转换进行分析和研究。最后一部分讨论了通过研究分析作者所取得的结论,即语码转换遵循着特定的语法规则,而且他们在交流过程中具备其语用功能。语码转换不仅被电影当中的人物所应用,它更常出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本文通过对新加坡著名影片《小孩不笨2》当中的语码转换的分析,不仅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影片中语码转换的语法结构和语用功能,还能激起语言使用者对这一语言现象的关注,从而更好地将其应用在交际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