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朝中央权力结构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内阁制度的建立。内阁的政治活动构成了明代政治史上的重要课题,内阁对于明代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正嘉之际,武宗突然驾崩,帝位空悬,内阁在迎立新君、清除奸佞、稳定政局等方面立下了汗马功劳,在朝廷中树立了较高的威望。新君即位,在推崇生父的问题上与内阁发生冲突,于是演化为明代中期的重要政治事件——大礼议之争,这场表面上看是皇帝与阁臣之间关于皇族家庭礼仪的争论,实质上隐含着皇帝意志与内阁意志的较量,内阁希望把皇帝约束在祖宗法制的范围之内,试图维护以祖宗法制与皇帝共治天下的局面。而在“大礼议”中,内阁的这一理想模式宣告破产,内阁不具备约束皇权的力量,皇权越来越高于一切,内阁演变为实现皇帝个人意志的工具,皇帝利用内阁控制六部。而“大礼议”之争就完成了皇权与阁权的这种变动。本文以“大礼议”为切入点,试图考察明代内阁制度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