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研究5-羟色胺1A型受体(5-HT1A受体)在脊髓同侧中央管周围区(ipsilateral pericentral,iPCC)神经元至运动神经元(motoneuron,MN)突触传递长时程突触可塑性中的作用,本实验使用新生(8~14d)SD大鼠制备脊髓横切片,运用细胞内记录技术对腹角MN进行记录,电刺激iPCC在MN诱发出兴奋性突触后电位(excitatory postsynaptic potential,EPSP)。并在稳定记录细胞15分钟后给予灌流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1μmol/L)、GABA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bicuculline,30μmol/L)、甘氨酸受体阻断剂士的宁(strychnine,1μmol/L)、PKC激活剂PMA(1μmol/L、3μmol/L)记录iPCC-EPSP变化,并对iPCC进行强直刺激,观察上述药物对LTP诱导的作用,并在诱导出LTP的1个细胞灌流NMDA受体阻断剂APV(30μmol/L),观察EPSP变化情况。观察强直刺激对EPSP表观受体动力学相关参数的影响。结果如下:对8个记录稳定且状态良好的MN给予iPCC强直刺激(100Hz,50脉冲/串,波宽0.4~1.0ms,共6串,串间隔10s,10~100V),其中2个细胞(MN1,MN2)的iPCC-EPSPs幅度超过基础值的120%,并且维持了30min以上,可判定为iPCC-LTP。对2个出现iPCC-LTP的细胞进行iPCC-EPSP的表观受体动力学分析,MN1的K1值在强直刺激后有少许降低,而K2和KT值在强直刺激后均有少许增大。MN2的K1值在强直刺激后有所增大,而K2和KT值在强直刺激后均是先出现少许减小再有所增大。对3个MN在强直刺激前给予5-HT1A受体激动剂8-OH-DPAT(1μmol/L)灌流,其中一个细胞EPSP增大,两个减小,再给予iPCC强直刺激,两个细胞表现出LTP现象。对6个MN进行联合灌流GABAA受体阻断剂荷包牡丹碱(30μmol/L)、甘氨酸受体阻断剂士的宁(1μmol/L),待EPSP幅度稳定后再进行强直刺激,结果在1个细胞上记录到了LTP现象,之后对这个细胞进行NMDA受体阻断剂APV(30μmol/L)的灌流并稳定记录了10min,发现EPSP幅度尤其是曲线下面积显著减小。对稳定记录、状态良好的5个细胞依次灌流PKC激活剂PMA(1μmol/L、3μmol/L),并稳定记录25min,发现EPSP基本没有改变,并且在其中的3个细胞进行强直刺激,均未能诱导出LTP。结果表明,iPCC到脊髓MN的突触通路可以诱导出iPCC-LTP,但诱导成功率较低。8-OH-DPAT易化了iPCC-LTP的诱导。抑制性氨基酸受体阻断剂在iPCC-LTP的诱导中可能无明显易化作用。PKC激活剂PMA对iPCC-EPSP无明显作用,且对iPCC-LTP的诱导也无明显易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