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增长是宏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前提和基础。经济学家们尤为关注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和经济增长的内在机制。自20世纪60年代中期新古典增长理论兴起以来,区域间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及其动态变化趋势就成为经济增长理论关注的问题之一。新古典增长模型用技术进步阐释了区域间经济增长水平的差异,认为由于资本的边际产出呈现递减趋势,如果区域间要素可以自由流动,在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区域间的人均产出或收入水平将趋于均衡,即拥有较低人均产出水平的经济具有较高的增长率,而拥有较高人均产出水平的经济则有较低的增长率,他们最终都向相同的稳定人均产出水平收敛。经济增长理论把这种现象称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收敛性假说对于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提出了富有吸引力的预期,对于区域间存在的经济差距,给予了强有力的解释。所以,围绕着收敛存在与否、收敛速度的快慢以及引致收敛的原因等问题,各国学者纷纷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国外早期的收敛研究主要集中在实证检验国家间是否存在收敛和测定收敛速度上。20世纪90年代之后,学者们发现一国内部各区域间的各种差异比国家间的差异小,经济增长比国家间更容易达到收敛。因此,研究的注意力由国家间收敛转向研究一国内部区域间的收敛。与此同时,有些学者对收敛性假说的实证分析方法产生质疑,认为新古典思想的收敛现象在世界经济中并不是普遍存在的,甚至有学者用实证分析证明在一些地区存在经济增长发散。这些对收敛假说的无效性的证明都促进了新经济增长理论的发展,即支持了新经济增长理论中技术和资本存在溢出效应,会形成经济生产规模收益递增,随着时间的推移,原有人均产出的差异可能无界发散的结论。中国学者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分析中国各个省级行政区之间和东中西三大经济区域之间的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其分析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采用多种指标对中国的经济增长和地区经济差异进行测度和分解,另一类是为中国的实际经济增长绩效和收敛特征提供理论解释。但从再微观一点的层面看,如区域经济内部比如对西部地区或者省域内部经济收敛分析的研究则不多。从实施西部大开发至今,已经有8年的时间。这8年来,西部地区经济效率得到极大提升,资源配置日趋优化,经济总体上保持了高速、持续的增长,经济总量水平迈入一个新的台阶。然而,在西部地区宏观经济快速发展,经济总量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西部各省之间的经济差距也显现了逐步拉大的趋势。虽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出现一定的地区差异是一种普遍现象。但是,西部地区的内部增长差异长时间的存在和过分的拉大会影响到其整体经济效率,也不利于资源的有效配置。经济增长收敛理论告诉我们,如果区域经济增长存在收敛趋势,则意味着区域经济差距会在市场机制作用下自动趁于缩小,从而有助于政府实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目标。如果区域经济增长存在发散(趋异)的趋势,区域经济差距将会拉大,则意味着政府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难度加大,缩小区域经济差距的政策效果会受到影响。政府可以通过创设有利于收敛发生的条件,强化那些引致收敛的政策机制,来有效地缩小区域经济差距,达到有效调控区域经济差距的目的。所以,有必要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收敛性问题进行系统的分析与研究。1.本文的研究目的在研究经济增长收敛性理论基础上,借鉴国内外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的研究方法和成果,结合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实际情况,运用面板数据分析法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系统分析,观察西部地区各个阶段特别是西部大开发后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变动情况,分析人力资本、资本投入、对外开放程度和财政政策等因素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探索缩小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有效措施。2.本文的研究方法本文研究以实证研究为主,选择了目前分析经济问题比较有效的面板数据计量分析方法。本文在分析时,理论结合实际,既有规范分析,也有实证分析,是定性和定量的有机结合。3.本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论文的研究目的,本文在结构与内容上作了如下安排:首先,第一章导论部分介绍了本文的写作背景、国内外研究成果和本文的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第二章介绍了经济增长收敛的理论基础和分析方法,其中第一小部分介绍了收敛性的概念,包括绝对β收敛、条件β收敛、俱乐部收敛和δ收敛;第二小部分概述经济增长收敛理论的基础,包括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和新经济增长理论;第三小部分介绍各种收敛的分析模型和指标;第四小部分则对经济增长收敛性的各种计量分析方法进行了介绍。第三章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了系统分析,其中第一小部分对数据的处理及采用的面板数据分析方法进行了说明,第二小部分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绝对β收敛进行了检验;第三小部分则分别将初始人力资本投入、投资率和投资效率、对外开放程度及政府财政支出引入绝对β收敛方程中来检验条件β收敛,并分析这几个因素对经济增长收敛的影响机制,加以比较;第四小部分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δ收敛进行了数据分析,得出其经济收敛趋势随时间的波动情况。最后,第四章在前面分析的基础上,对缩小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差异的思路进行探索。4.论文的主要观点第一,政府在制定西部大开发政策时,应加强对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政策扶持。第二,西部地区核心资源处于弱势的地区应提高对核心资源的出价能力,创造吸引核心资源的良好环境。第三,在保持西部各地区独特文化特征的同时,促进区域间知识、技术及人力资本融合,使区域市场更具有开放性。四是,强化地方财政的公共服务职能,发挥其对经济增长的正向作用。5.论文的主要贡献第一、本文在选题方面以西部地区经济收敛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有一定新意。这是因为目前涉及到西部地区经济增长收敛性分析的文献主要局限于全国经济增长的“俱乐部收敛”分析部分,针对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收敛性进行系统分析的较少。第二,本文采用的面板数据分析方法在Islam(1995)提出后,近几年才广泛用于分析经济增长收敛性;同时,本文δ收敛分析中采用的δ收敛和增长因素相结合的方法也是2001年才由国外学者提出的。因此,本文所采用的分析方法具有前沿性。第三,本文分析出了一些有新意的结论:①本文在具体分析时以西部大开发开始前后作为一个时间分界点,对西部大开发前后的经济收敛性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从经济增长收敛性的角度对西部大开发的影响做了一定的分析。经分析可以得出,1993年-1997年间西部地区存在明显的增长收敛,但在长期来看,西部各地区经济增长不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且在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各地区的经济增长普遍比之前更加发散。②人力资本初始投入、资本投入和对外开放程度对于减缓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发散速度均有一定的积极影响,而地方财政政策则没有起到这一作用。③本文在分析财政支出的具体支出项目对西部地区条件β收敛的影响时,得出各地区企业挖潜改造基金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抚恤和社会福利救济比重促进了经济的增长,而各地区基本建设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以及各地区科学教育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与经济增长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基本建设支出比重和科学教育支出比重与经济增长间的负相关关系说明西部地区财政政策支出结构不合理,这两方面的支出没有起到应有的促进经济协调增长的作用,这也解释了为何地方财政政策没有缩小地方经济增长差距,而是拉大这种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