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是由政府主导的渐进式改革,三十多年过去了,以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利率定价机制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改革陷入难以有效推进的困境。实际上,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制度变迁和利益结构重新调整的过程,是不同利益集团在既定的政治、经济条件约束下,从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出发与其他利益集团博弈的过程。因此,有必要从利益集团的视角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困境与突破进行深入研究。通过引入利益集团理论,将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中博弈主体划分为规制者(政府)、既得利益集团(国有企业和国有银行)、中间过程利益集团(寻租者)及潜在利益集团(非国有经济部门的企业组织):既得利益集团与中间过程利益集团凭借权力或资源垄断处于特殊地位,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政府政策制定;潜在利益集团虽然集团规模大,但政治影响力低;政府虽然有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力,但是在政企不分仍然存在的情况下,政策制定总是偏向既得利益集团,利益分配结构失衡导致改革陷入困境。基于理论分析的基础上,为了更明确解释利益分配结构失衡导致利率市场化改革困境的影响机制,构建由政府主导的博弈模型来说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困境是不同利益集团之间相互博弈和制衡的结果。由于既得利益集与规制者关系密切,其政治影响力大,潜在利益集团无法与之抗衡,博弈中利益集团之间利益分配结构失衡,致使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陷入困境。在此分析基础上,借鉴美国与土耳其的国际经验并结合我国的现实状况,提出了如何突破利率市场化改革困境的对策建议,即:约束权力、实现政府职能转变;打破既得利益集团垄断、发展多元化利益集团;激励各利益主体参与改革决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