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科研范畴到迈入国家战略层面,人工智能形成奇点式爆发变局,所依赖的不仅是人们希望新技术解放生产力的诉求和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它也与资本市场的推动密不可分。得益于国家政策引导和社会资本的投入,人工智能企业数量扩张迅猛,主要聚焦在人脸识别、机器视觉和语音识别等领域。随着近年来一系列支持产业发展的国家政策发布,如《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促进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工作指引》等,人工智能企业将面临不成多得的机遇和取得产业化的长足发展。我国已将发展人工智能上升至国家战略,利用其带动传统产业升级、挖掘发展机遇、占领高端要素资源,助推国家供给侧改革,促进经济结构转型,同时反哺城市实体经济、惠及居民生活。持续处于市场和政策风口的人工智能产业以融资额屡破新高、技术―头雁‖效应这两大特征显著区别于其他战略性新兴产业,而融资生态和创新能力的有效结合对于人工智能产业发展而言至关重要。研究二者的耦合关系,引导资金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系统中合理配置,对具有高风险、高潜在价值的人工智能产业具有重要意义。基于此,本文致力于解决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生态的耦合演进问题,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环境的协同进化。
本文论述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了理论发展框架,首先阐明了人工智能、融资与融资生态、创新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其次,结合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概况、创新能力及融资生态环境现状,将创新能力与融资生态及其耦合演进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框架,构建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环境仿真系统,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定量研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发展与融资环境的耦合性、协调性;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其政策实验室这一特有功能,探究不同程度的创新情景变化对系统耦合程度的影响效果。通过系统化解读和情境化验证,为深刻揭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环境耦合发展演进的联动效应,提供有效的理论诠释和经验证据。
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环境长期处于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状态,系统仿真结果预测将于2019年跨入高度协调。(2)创新能力的增量改变对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改善作用,创新资源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据此提出宏观政策建议和微观企业策略。宏观方面,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情境依赖性决定了政府在对资金量总体供给进行适度引导的同时,也应避免陷入―政府干预陷阱‖。微观方面,企业一要提高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规模的持续投入,二要优化专利布局策略,三要厘清商业逻辑,积存专有固定资产等。
本文论述并分析了国内外研究成果,梳理了理论发展框架,首先阐明了人工智能、融资与融资生态、创新与创新能力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其次,结合人工智能企业发展概况、创新能力及融资生态环境现状,将创新能力与融资生态及其耦合演进纳入一个统一的系统动力学研究框架,构建了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环境仿真系统,利用系统动力学软件定量研究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发展与融资环境的耦合性、协调性;最后,利用系统动力学其政策实验室这一特有功能,探究不同程度的创新情景变化对系统耦合程度的影响效果。通过系统化解读和情境化验证,为深刻揭示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环境耦合发展演进的联动效应,提供有效的理论诠释和经验证据。
研究结果表明:(1)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创新能力与融资环境长期处于基本协调和中度协调状态,系统仿真结果预测将于2019年跨入高度协调。(2)创新能力的增量改变对系统耦合协调程度有不同程度的正向改善作用,创新资源的拉动作用最为显著。据此提出宏观政策建议和微观企业策略。宏观方面,人工智能产业的生态情境依赖性决定了政府在对资金量总体供给进行适度引导的同时,也应避免陷入―政府干预陷阱‖。微观方面,企业一要提高研发费用和研发人员规模的持续投入,二要优化专利布局策略,三要厘清商业逻辑,积存专有固定资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