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公务员超重、肥胖发生情况,及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发病情况。探讨超重、肥胖与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和糖尿病的相关性,及超重、肥胖的年龄、性别差异。分析超重、肥胖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性。方法:采用2006年4~6月于我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公务员体检资料5122人份。根据2003年4月卫生部疾病控制司公布的《中国成人超重和肥胖症预防控制指南(试用)》,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体重组、超重组和肥胖组3组。应用卡方检验的方法比较各体重指数组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和糖尿病发生率。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正常体重者与超重及肥胖者,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等危险因素的回归模型。应用非参数检验,分析超重、肥胖与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性。结果:被检人群共5122人,超重者2219人,超重率42.0 %,肥胖者856人,肥胖率16.7 %。其中男性超重者1229人,超重率41.0 %,肥胖者444人,肥胖率14.8 %;女性超重者920人,超重率43.3 %,肥胖者412人,肥胖率19.4 %。男性与女性肥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女性肥胖率略高于男性。各年龄组女性肥胖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女性肥胖率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不同体重指数组,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患病率比较,除男性超重组与肥胖组血脂代谢异常患病率、女性正常体重组与超重组糖尿病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 >0.05)外,其余两两组间比较,患病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1)。分别对正常体重和超重/肥胖的男性、女性及所有患者的血压、血脂、血糖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可知:在男性、女性及患者总体的回归模型中总胆固醇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未纳入。除此之外,空腹血糖未纳入男性的回归模型;舒张压未纳入女性回归方程。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随着BMI水平增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有明显向超重、肥胖者聚集的趋势;且男性超重者或肥胖者,心血管危险因素的聚集程度明显高于同等体重指数的女性超重者或肥胖者。结论:公务员的超重、肥胖现状令人担忧,应引起其个人及医务工作者的重视。超重、肥胖与高血压、血脂代谢异常、糖尿病密切相关。随体重指数增加,血压、血脂及血糖水平均有增高趋势。其共同机制为胰岛素抵抗。因此,通过合理有效的途径减轻体重,有利于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的预防和治疗。女性患者肥胖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而增高的趋势。绝经后女性肥胖的发生或加重可能与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超重、肥胖与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存在聚集现象,而超重、肥胖本身不仅是心血管危险因素,而且,还是其他常见心血管危险因素聚集的标志。这提示临床工作中,对超重、肥胖患者,应注意干预其多重心血管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