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的人学价值意蕴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rdanw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当代信仰日益成为“问题”的背景下,本文着重从哲学性的视角考察了信仰得以成立的人学本体论根据及其真实意义;反思和批判了传统超验主义信仰观的思想误区;立足于马克思的人性观和哲学观变革,本文澄清了马克思信仰观变革的现实指向、价值取向及其所敞开的真理与价值内在统一的信仰境界;通过对现代人类信仰精神回归生活世界趋向的把握,揭示了现代信仰回归生活世界所具有的双重性:亲近生活与遭遇虚无;在对当代人类信仰精神的生活基础进行考察的前提下,本文揭示了当代信仰精神的价值蕴涵,阐明了马克思“人性整全”的信仰理念之意义。在当代,人类已经站在了一个新世纪的起点上。在当代人类挥手告别旧的世纪但对过去发生的一切尚来不及彻底清理的时候,人们又已经身不由己地被卷入了新的生活之中。信仰的迷茫和失落是当代西方和东方的共同感受。当代西方社会在从“现代社会”向“后现代社会”转型的过程中,“上帝之死”所带来的信仰迷茫使西方人陷入了“生命中不堪承受之轻”的精神焦虑之中。当代中国社会在向现代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远离崇高”和“信仰缺失”的精神现象。人失落了信仰,也就失落了对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关怀,人生的意义由此而变得晦暗不明。因此,如何使人从信仰危机中摆脱出来,澄清信仰的真实根基和意义,重塑当代信仰精神,从而赋予人生以真切的意义感和终极的价值关怀,就成为当代人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哲学作为人的自我意识和自我反思的理论,理应对这一问题展开理性的追问和反思。澄清信仰的本体论根基是重塑当代信仰精神的思想前提。在笔者看来,这首先需要反思对信仰的流俗理解。在日常生活中,“信仰是可有可无的”、“把信仰等同于宗教”、“信仰就是迷信”、“因为有用,所以信仰”等观点构成了人们对信仰的自然态度。这种自然态度是有待于追问和批判的。要<WP=195>想深刻地理解信仰,就必须把握信仰的本体论根基。本体论就其实质而言,是相对于人的存在而言的。本体作为终极存在、终极解释和终极价值,乃是人出于自身超越本性的价值承诺。在这个意义上,本体论从根本上表现为人学本体论。本体所具有的终极意义与信仰是相通的。因此,对信仰根基的理解需要从人的存在本身来展开。信仰之存在不仅缘于人对自身有限性的自知,而且源自于人的超越的内在本性。在这个意义上,信仰的实质就是人对于自身存在意义的终极价值关怀。作为一种终极性的价值关怀,信仰不仅充实并安顿着人的存在,而且赋予人以“存在的勇气”,提升人的存在的境界。在传统社会中,宗教信仰构成了传统超验主义信仰观的典型形态。信仰对象的实体化、理性与信仰的尖锐对立、神圣世界与世俗世界的两离,是这种超验主义信仰观所具有的总体特点。它往往以本质主义的人性预设为思想前提,通过两极对立的思维方式,去追求抽象虚幻的价值境界,其结果往往使人的超越性的本质丧失在自我异化的神圣形象之中,人由此而沦为外在化的信仰的奴隶。马克思在信仰观上所实现的伟大革命,就在于破除了超验主义的信仰观所具有的虚幻神秘的性质,使信仰真正成为体现和表征人的超越本性和永恒的价值追求的解放性的精神力量。马克思在人性观和哲学观上所实现的革命变革是其实现信仰观变革的逻辑前提。以往的哲学思想与信仰观念都是奠基于本质主义的人性观基础上的。在马克思看来,“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既然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我们就要拒斥那些脱离人本身来理解和把握人的抽象化的人性观点;就要从人的自身的生命本性和生命活动的具体历史的展开中,去把握人的问题,去实现对那些神秘主义的理论观点的解蔽。立足于“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这一思想前提,马克思把自己的哲学真正理解为人作为主体的自我意识和自我解放的革命理论。这种新的哲学观必然蕴含着马克思在信仰观上的伟大革命。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宗教的批判,实现了对信仰“神化”的“去魅”;另一方面,马克思通过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实现了对信仰“物化”的解蔽。正是在这两种批判中,马克思敞开了自身信仰观的真实意涵。在马克思的信仰观中,信仰不再是“人的本质的现实性”的失落,而是“人的本质的现实性”的获得和表征;<WP=196>信仰不再是对主体自我意识的遮蔽,而是对主体自我意识的唤醒;信仰不再表现为一种束缚的力量,而是体现为一种解放的力量。在马克思的哲学视域里,真理与价值、理性与信仰内在地统一于作为人的生命活动的实践所展开的历史过程之中。马克思以历史唯物主义的洞见,揭示了人的实践活动的历史发展规律所蕴含的一种内在必然性的价值指向——共产主义。共产主义作为自然主义与人道主义内在统一的终极价值理想,它敞开为真理性与价值性、逻辑性与历史性相统一的内在超越的信仰境界。现代人随着自身生活基础的变革和生存方式的转换,其信仰精神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种变化所呈现出来的内在趋向就是“信仰向生活世界的回归”。这种趋向所具有的影响是双重性的:一方面,它使信仰亲近生活,从“彼岸世界”走向“此岸世界”;另一方面,它又使信仰在世俗的消解中从“崇高”走向“虚无”。人无法忍受无意义的
其他文献
第二轮矿产资源规划实施以来,资源形势不断变化、资源勘查开发和管理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对提高矿产资源规划实施水平提出了新的要求。矿产资源规划具有特殊性、综合性和复杂
本文介绍了35kV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终端烧毁的故障,对交联电缆终端烧毁的故障原因进行详细的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
随着市场经济体系的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的经济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然而正在进行的经济体制改革在打破了计划经济下高度集中统一的信用制度与体系的同时,却一直没有建立
目的 探讨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前后鼻咽癌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预后价值。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20例非癌症患者(对照组)和30例鼻咽癌患者微波热疗联合放疗前后及2
幼儿美术欣赏教学是一种培养幼儿欣赏能力的教育活动,是指教师引导儿童欣赏和感受美术作品美术欣赏活动。幼儿美术欣赏教学能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想象的广阔空间,这就要求教师
我国是世界第三大煤层气储藏国,埋深浅于2000m的煤层气地质资源量达到36.81×1012m3,与陆上常规天然气储量相当,发展潜力巨大。近年来,我国政府非常重视对煤层气资源的开发利
本课题主要是研究吉林露水河硅藻土的矿物学特征及在改性沥青中的应用。我国硅藻土资源很丰富,已经探明储量4.06亿吨,吉林省也是我国硅藻土的最大产地之一。虽然硅藻土属于我国
本文在总结国内外钼化学品(钼酸铵、三氧化钼、钼酸钠)的现状和微波能在干燥、煅烧及合成中应用的基础上,研究了微波在干燥钼酸铵、煅烧钼酸铵制备三氧化钼、固相合成钼酸钠中
朱长文是博学多才的大儒,其书学论著《续书断》内容丰富、理论精深,在书法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从朱长文的书法观、书法评骘标准、尚学思想等三个方面,对《续书断》中所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大家都提高了环保的意识。而土建行业中,砌体结构与钢筋混凝土结构等传统建筑模式需要大量使用粘土砖与木模板。据估计,仅这一项每年就要破坏几十万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