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体功能区背景下区域协调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ongsheng055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来,如何实现区域协调发展一直以来都是众多学者所努力研究的课题.经济的飞速发展使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提高,然而我国存在的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和产业结构层次低等问题,导致了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扩大、区域经济、资源环境出现了尖锐的矛盾,这对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带来了很大的阻碍。为规范空间开发秩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我国推出了主体功能区发展战略,根据不同区域的发展特点及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现有开发强度以及未来发展潜力来对区域的功能进行定位。本文正是基于此,按照区域的功能定位不同,实现有侧重点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运用科学发展观、可持续发展理论以及发展经济学理论等相关知识,并在参考了国内外有关的理论研究及实证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对区域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进行了深入的理论和实证研究。文章首先对主体功能区的思想来源--科学发展观进行了深刻内涵解析,并结合自身的知识和对区域经济的发展认识,充分考虑我国当前区域协调发展的现状,按照必须的原则,系统选取各项具有代表性意义的指标,建立以经济、社会、资源和环境四个指数的区域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然后根据各个主体功能区的功能定位不同,在指标选取、权重测度上以区域功能定位为准线,结合系统优化思想分别针对优化开发区、重点开发区、限制开发区以及禁止开发区建立起一套能体现出区域主体功能定位特点的区域协调发展指标系统。建立了详细的评价指标体系后,本文运用模糊隶属度函数对指标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运用熵值法来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分析的主体功能区下区域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进而实现对不同主体功能区进行分类有侧重的评价。最后以浙江省为例,对本文建立的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实际应用,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具有针对性意义的政策建议。
其他文献
经济圈作为现代城市发展中的重要的空间单元,它的协调发展是推动城市与区域发展的强劲发动机。经济圈的形成和成长存在着自然的规律,因此,经济圈圈研究首先应明确其生长规律和培
众所周知,抗日剧一直作为教化群众、反思历史的工具在电视剧行业里占据重要地位。但随着后工业时代的到来,消费主义日渐深入人心,一味的商业化追求和人们无节制的娱乐需要,致
本文以达尔的《多头政体》以及第三波民主化研究为范本,解析西方经典民主化理论的内在逻辑结构。在此基础上,说明其在民主化第三波浪潮中所遭遇的挑战(对选举主义的反思),进
目的:建立可靠、稳定的C57BL/6J小鼠1型糖尿病模型及后肢缺血模型,为研究治疗性血管新生奠定基础。方法:C57BL/6J小鼠禁食18小时,链脲佐菌素以50mg/kg腹腔注射小鼠,连续注射五天,在
古典文学是中国文学的源泉和宝库,然而掌握它却非易事。要让古文在学生心中扎根,诵读古文是一种便捷有效、源远流长的学习方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要促进我国未来的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目标,就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深化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我国的交通运输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初步的
20世纪是人类历史上社会发展最为迅猛、最为深刻、也是最具动荡性的 10 0年。对于刚刚跨入 2 1世纪的人类来说 ,只有站在历史的高度 ,冷静回顾 2 0世纪鲜活的历史 ,反思它的
离婚制度作为婚姻家庭制度的一个重要方面,诉讼离婚法定理由则是调整人们离婚行为的基本准则。马克思恩格斯就曾在其著作中表述他们对离婚的看法,马克思离婚观主要是承认离婚自
随着中国老龄化进程的快速发展,老龄化问题日益严重。人口老龄化不仅成为中国政府而且也是世界各个国家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何在当前市场经济和社会条件下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与市场经济的大发展,人力资源管理理论越来越受到重视。促成经济与科技不断发展完善的最关键的因素在于人,部队建设亦是如此。人力资源作为第一资源的理论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