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旅游者在具备旅游购买力的条件下,由于对城市各种游憩活动和吸引物的偏好而形成具有特定方向性的城市旅游流,旅游流的时空移动对城市旅游系统以及城市社会环境等均会产生影响:一方面,产生积极的城市旅游效应;另一方面,也产生不同程度的负面影响。我国一些城市特定时段景区客流拥挤、城市交通压力大、景区环境破坏等均是城市旅游流过度集聚的体现。同时,北京、黄山、哈尔滨、上海等城市各区域间旅游流疏密分布不均匀,导致诸如淡旺季、区域性资源利用不平衡等一系列城市旅游流运动及旅游管理问题。而城市旅游资源的不可再生性以及城市旅游环境容量要求实行可持续发展。然而基于旅游者自身行为规律的城市旅游流运动不具备自控性,单个旅游要素的调整行为不能改变城市整体空间的旅游流分布,而我国城市诸如建立旅游集散中心、景区分流等管理措施也仅是时点性、便利性或局部性管理,需要从城市旅游空间系统角度研究整体性与时空连续性的集散管理对策。
文章在研究阐述城市旅游流的基本概念、分布与运动特征以及对“旅游流集散管理”概念界定的基础上,通过对我国一些城市如北京、上海、黄山、合肥、哈尔滨、海口等旅游流时空分布现状特征与存在问题的分析,借鉴国内外客流管理经验与举措,并结合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旅游市场运行及旅游者心理与行为理论,以旅游流“推动”与“拉动"力为切入点,构建出“推-拉”型旅游系统时空调控模式,并从旅游系统信息管理、管理要素市场调控、微观主体自调节以及城市不同空际区域间联动层面,研究探讨其具体的实施策略,为我国城市旅游流流动顺畅以及在不同时段、不同空间区域位置得以有序、均衡化分布提供一种理论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