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大、小兴安岭林区是世界同纬度森林植物种质资源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但目前森林植被次生化、人工化和生境片断化日趋严重,历史上长期调查完成的非常细致的编目信息已经失去准确性,开展大、小兴安岭森林植物种质资源本底调查,对于该区域种质资源保护非常重要。本研究在4年时间内,采用网格法在该区域布设、调查了509个样地,主要结论如下:全部样地共出现乔木种质资源63种,灌木种质资源78种,草本种质资源532种。其中,偶见种或稀有种的频度出现的百分比均高于常见种和优势种,体现了该区域植物种质资源种类的均匀性。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度因森林群落类型而异,总体上,次生林种质资源种类数高于原始林和针叶树人工林,阔叶树种人工林种质资源种类数与天然次生林接近。主要的乔木种质资源均表现出成龄和老龄个体株数偏少的现象,对于因生境片断化已导致居群间形成生殖隔离的植物种质资源,由于小居群的随机漂变作用,意味着遗传库容有一定的损失。虽然本次调查样地数量、样地面积都是该区域调查史上罕见的,但与长达近百年的调查史相比仍显不足,表现为样地调查种质资源数量偏少。尽管如此,在本次调查的样地覆盖到的33个县市级行政单位中,县域森林植物种质资源丰富度仍然表现出受地理空间影响的总体规律,即随经度升高、纬度降低丰富度增加。其中,森林边缘区域因农牧业等多种因素脱离总体规律。以兴安落叶松、蒙古栎、白桦等大、小兴安岭共有的3种群落类型的样地数据分析也表明,乔木层、灌木层、草本层香侬指数均受样地经纬度及相应的水热条件显著影响,总体上,与纬度变化趋势相反,与经度、降水量、年平均气温变化趋势相同,但是,兴安落叶松林灌木层、蒙古栎林灌木层和草本层、白桦林草本层香侬指数既表现出随纬度升高下降的趋势,也表现出随年平均气温升高下降的趋势,这表明样地干燥程度直接影响植物种质资源的丰富度,而建群种数量减少或消失,土壤保水能力下降,必然导致耐荫、喜湿植物种质资源严重受损。本文进一步对建群种和珍稀濒危植物(共20种,190个种对)的种间关联程度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珍稀濒危植物对于建群种有很强的依赖性,进一步证明了大、小兴安岭森林植物种质资源受危状态不仅与直接的采收有关,而且与建群种大量采伐关系尤其密切。因此,珍稀濒危植物种质资源的恢复,除降低采收压力外,必须恢复建群种的健康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