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是我国水资源和生态安全的屏障。近几十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整体上植被活动趋于向好,但大部分草地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局部有恶化的态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高寒草原和草甸的优势种,同时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为广泛使用的优质豆科牧草。利用种源补播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草地退化,但裸种补播存在种子出苗率低、易被动物采
【基金项目】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课题,草地恢复的植物种源调控及补给技术体系研发,课题编号:2019YFC0507702;起止年月:2020.1.1-2022.6.30; 甘肃省重大专项子课题:箭筈豌豆抗裂荚遗传选育,项目编号:19ZD2NA002;起止年月:2019.1.1-2023.12.3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青藏高原约占我国陆地面积的1/4,是我国水资源和生态安全的屏障。近几十年来,在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双重影响下,整体上植被活动趋于向好,但大部分草地仍然存在不同程度的退化,局部有恶化的态势。垂穗披碱草(Elymus nutans)为高寒草原和草甸的优势种,同时箭筈豌豆(Vicia sativa)为广泛使用的优质豆科牧草。利用种源补播技术可在一定程度上减缓草地退化,但裸种补播存在种子出苗率低、易被动物采食以及箭筈豌豆成熟后果荚易开裂不利于种子收获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研究了不同的种子包衣剂对2种牧草出苗的影响以及抗裂荚剂和不同收获时间对箭筈豌豆种子产量和质量的影响,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筛选出包衣方案6为最佳的种子包衣剂配方。该配方同时含有营养物质、植物生长调节剂和杀菌剂。同时对比不同药剂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发现垂穗披碱草和箭筈豌豆对不同药剂的敏感性有所差异。2.筛选出抗裂荚剂方案7为最佳的抗裂荚剂配方。结果表明,不同方案的抗裂荚剂对箭筈豌豆种子的萌发情况无显著差异,方案7对箭筈豌豆果荚的裂荚率和裂荚力分别有显著的降低和提高的作用。3.盛花25 d后箭筈豌豆种子质量趋于稳定。随着盛花后时间的增加,种子发芽率呈现出先升高后趋于平缓的趋势,而种子产量和其它农艺性状则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这一变化主要集中在盛花后25~30 d之间。
其他文献
在信息化作战体系中,通信手段的隐蔽性与作战平台的生存能力息息相关,对于水下平台来说,目前其实现远距离通信的手段就是通过海面浮标转发信号,实现对星通信。但是海洋气候复杂多变,海面经常会出现波浪导致通信浮标出现强烈晃动,严重影响了其通信能力。目前应用比较广泛的移动卫星通信系统的增稳控制部分都用于大型地面接收单元,并不适合体积较小的海面浮标。为此本文设计一种具有增稳控制系统的对星通信浮标平台,通过增稳控
奇异系统是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热门研究领域。与传统的正则系统相比,奇异系统所能描述的系统范围更广,内涵更加丰富,相关研究也更具挑战性。而状态空间模型实现问题是多维奇异系统研究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只有先对奇异系统进行模型实现,才能对其进行后续的系统分析和设计。尤其是模型实现的阶数极大地影响着系统计算的复杂度和仿真设计分析的难度。然而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任何充要条件可以判断一个多维(三维及以上)奇异系统的模
随着全球光伏市场的持续稳定发展,我国光伏企业在全球光伏市场中占据绝对的主导地位,从产品研发、技术进步、成本优势、产能规模等全方位处于领先地位,特别是光伏成本的持续下降,使得光伏市场发展临近新时代,即从依靠政策补贴为驱动的市场需求逐步转为无补贴平价时代。进入2021年,中国光伏应用市场逐步迈入了全面平价的时代,供需两端也在发生结构性的变化,以大型央国企为主的地面电站客户群集聚度更高,以户用和工商业为
无人驾驶一直作为一个研究的热点问题。无人驾驶的道路检测技术是保障无人车安全行驶的关键。道路检测技术是无人驾驶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主要作用是识别出车道线和道路边界,划定无人车在道路上的可行驶区域,从而保证无人车的行驶安全。本文首先对道路图像进行预处理,通过相机标定,确定感兴趣区域,透视变换以及图像灰度化等方法处理图像,为下一步道路检测创造条件。针对结构化道路和非结构化道路两者道路模型的不同,提出了不
海洋牧场是一项在近些年发展起来的,针对海洋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化生产模式,加快了海洋牧场向环保、高效、生态化的发展。为了有效的利用和管理海洋资源,准确的监测海洋环境、合理的开发海洋资源,面向海洋牧场的智能浮标显得尤为重要。海洋浮标具有小型化,成本低,对水文信息的干扰较小的优点,但海洋浮标除了需要设计应具有的功能之外,也需要考虑浮标体积与自身能耗的因素,这些因素限制着浮标自身的功能与发展,也直接影响着浮
随着整体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汽车的旺盛需求促使汽车保有量逐年增加,使得道路交通事故发生的频率不断提高。尤其是对于城市道路交通事故来说,这已经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急需解决的一个问题。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是引发事故的主要原因。因此,对驾驶员的不良驾驶行为图像尤其是来自于车内的驾驶行为图像进行智能识别成为目前驾驶行为研究的一个主要方向,研究者们采取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并取得了具有一定实用
近年来,象耳豆根结线虫(Meloidogyne enterolobii)已发展为海南地区辣椒生产的主要病害之一。培育新的抗病品种是防治该病害最为绿色经济有效的一种方法。本研究通过对42份一年生辣椒和53份中国辣椒种质资源进行象耳豆根结线虫抗性评价,筛选出抗性种质,并通过对比抗感种质受到象耳豆根结线虫侵染后根内线虫发育情况以及生理生化指标的活性变化,结合转录组测序分析的研究手段,挖掘与象耳豆根结线虫
植物寄生线虫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损失,生物防治因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大力推崇的防治方法。而生物防治植物寄生线虫最大的瓶颈是在田间不稳定、防效低等。对生防菌株侵染线虫分子机制的阐述可以为增强生防菌的防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感知是细菌侵染线虫过程的第一步,决定着侵染的成败。细菌能够感知环境中的信号分子,调控自身基因的表达来适应环境。前期研究发现:从云南森林土壤中分离得到的一株对多种植物寄
研究目的探讨服药查对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医院-家庭过渡期用药偏差中的应用效果。研究方法本研究为类实验研究,将兰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20年8月~2020年10月期间入住内分泌一科的36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干预组,同期入住该院内分泌二科的3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设为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对其进行服药查对干预,在患者出院后7天、1个月、2个月和3个月时进行随访。采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