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收能力视角下异质性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非线性影响

来源 :河北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sw198808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然而,我国正面临着整体创新乏力、原始创新不足等问题,其主要原因在于创新活动具有先天高投入和高风险性,使得创新成本过高,从而扼杀了创新行为的产生。知识溢出可以使落后地区借用和共享先进地区的创新资源,从而降低创新成本。因此评估知识溢出对我国各地区创新发展的影响已经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现实问题。此外吸收能力理论认为,知识溢出效应最终产生的经济效果还要取决于该地区的吸收能力,因此从吸收能力视角研究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两者关系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基于此,本文将吸收能力纳入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的研究框架中,主要做了以下工作:第一,梳理出异质性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作用机制以及吸收能力因素对二者关系的影响机制;第二,利用2005-2018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异质性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因素的调节作用;第三,利用面板门槛模型进一步检验吸收能力在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之间可能存在的非线性调节作用。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我国各区域创新水平不够高和空间分布不均衡问题同时存在,各地区创新活跃度还有较大提升空间。(2)省际与国际两种知识溢出对地区创新有不同程度的正向影响,地理和经济因素都促进了创新活动的外溢。(3)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表明,以人力资本、技术差距和市场化程度为代理变量的吸收能力因素能够调节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的关系。(4)吸收能力的门槛效应表明,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具有非线性特征,只有在位于某特定区间时才能吸收知识溢出,且吸收国际知识溢出比吸收省际知识溢出需要更高的人力资本、技术水平和市场化水平。本文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第一,本文考虑到知识溢出的异质性,分析对比了省际与国际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影响以及吸收能力门槛值,识别出了两种知识溢出不同的溢出机制和表现。第二,本文对吸收能力的调节机制进行了非线性检验,深入研究了异质性知识溢出对区域创新的吸收能力门槛。第三,本文从多维角度评价吸收能力这个复杂的概念,从而充分表达吸收能力的丰富内涵,使研究结论更加具体准确。
其他文献
改革开放四十余年,我国经济迅猛发展,已然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强国,人民的物质水平也不断提高,但是环境污染问题频频发生。随着国家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民众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这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获取经济发展的粗犷式模式已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为了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追究环境侵权人的法律责任,201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第55条规定了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立法规定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并且出台一
学位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阐述要坚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作为重要试验田的京津冀区域在实施协同发展战略七周年以来,已在交通、产业和生态等多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但京津冀区域在建设世界级城市群过程中,区域整体仍存在经济增速不足、优质要素集聚能力差等问题,区域内部同样存在资源分配不均、产业发展不协调等严峻问题。新发展格局下区域发展应注重公平与效率,共享式增长则是强调公平与效率的区域高质量发展。因此,探索京津冀区域产
学位
生态环境恶化已成为制约经济增长、威胁人们健康而亟需解决的问题。自“十八大”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五位一体”建设总体布局,“十四五”规划纲要开篇再次明确下一时期的生态文明建设目标,可见国家对这一问题已达到空前的重视程度。一方面,工业过去以其高污染、高耗能、高排放为特点的粗放型发展方式饱受诟病,已成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然而工业又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这充分反映了追求经济增长目标与生态文明建
学位
近年来,随着大众高消费模式和非理性消费行为的盛行,生态环境、资源需求承载了巨大压力,培育具有可持续性的绿色消费模式以实现消费升级,已成为新时代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课题。蓬勃发展的共享经济模式,突破了传统意义上的资源配置模式,促进了社会剩余资源的高效利用、交易成本的降低、环境改善等,孕育了绿色、健康与可持续的消费价值观。因此,探讨共享经济下居民实现绿色消费的路径传导,以充分激活新商业模式对绿色消费的引
学位
当前,旅游产业荣升为国家经济支柱性产业行列,其发展阶段迈入成熟期,开启了全面发展的良好局面。从供需角度分析其变化:即供给侧表现为旅游产业借助高新技术、政策扶持等手段逐渐增强自身内生力;需求侧体现在对产品质量的高要求,其背后推动力是消费者的消费升级。旅游产业虽属于环境友好型产业,但仍未实现经济---生态---社会协调统一,也未达到高效益目标,故而,旅游产业转型升级刻不容缓。绿色发展理念和习近平总书记
学位
2021年正式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以下简称《民法典》)中,首创居住权制度于物权编“用益物权”一章。居住权制度的确立填补了我国物权体系的空缺,其所蕴含的保障住房功能将发挥重要作用。作为新设权利的居住权,受到民法学界的关注和讨论,大多都围绕《民法典》的规定分析居住权本身的不足。农村住房作为居住权客体之一,在构建居住权制度规则时也需予以关注,设定农村住房居住权也是居住权制度的应有之义。但因农
学位
介绍了沸腾传热基础理论,分析了加强型管壳式换热器的发展趋势。选用传热压力降法计算和解析了管壳式换热器的沸腾传热。分析认为,在今后的生产应用中,根据测试数据的累积,校准设计模型的精密度。
期刊
信息技术革命掀起数字经济发展的浪潮,在数字经济高速发展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衍生出了新的商业模式,跨国界的数字化交易也更加活跃,以数字模式运行的经济活动被激活。随着经济数字化不断转型升级,这对在传统经济时期产生和发展的增值税制度提出了极大的挑战。数字经济下颠覆了传统的交易模式,模糊了货物与服务之间的界限,导致传统增值税制度受到冲击以及增值税征管存在困难。如何构建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增值税制度成为
学位
实验探究了微小圆管内(内径1 mm)过冷水流动沸腾的阻力特性,参数范围:热通量4.0~5.6 MW/m~2,压力3.0~5.0 MPa,质量流速2000~4200 kg/(m~2 s),进口热力学干度-0.50~-0.10。获取了质量流速、压力、热通量等参数对过冷沸腾阻力的影响,并重点关注其预测方法。将测试数据与典型阻力关联式对比,结果表明,由于高热流、微通道等特殊因素,导致大部分阻力关联式的预测
期刊
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数额的高低是社会普遍关注,尤其是产品受害者高度关心的问题,其与受害者维权的积极性紧密相连,同时也关乎到惩罚性赔偿制度的吓阻和遏制作用能否实现。因此,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数额如何确定就显得格外重要。本文结合产品责任惩罚性判决的司法问题以及惩罚性赔偿制度的相关理论,力求构建起一套内在逻辑合理、判决数额适当的产品责任惩罚性赔偿数额量定体系。本文由引言、正文、结语构成,正文包括以下五个部分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