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50年代有关阈下知觉的研究兴起以来,阈下信息的有效性一直是心理学、传播学等领域的研究热点,研究者们围绕阈下呈现方式、传播机制及其应用进行了大量的探索;与此同时,阈下信息的相关研究也是存在争议最多的研究之一,迄今有关阈下信息有效性的影响因素及理论尚有许多未解的问题,仍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本研究基于现有阈下信息研究中的争议性结论和缺失性研究,应用阈下启动技术,以恐惧诉求理论为基石,在实验室和实际情境中探究影响阈下信息传播有效性的因素。本研究包括六个实验,主要采取行为实验的方法,运用阈下启动范式,以风险认知水平为主要的因变量,对基于恐惧诉求的阈下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进行探索。实验一、实验二、实验三以及实验四主要以地震图片和相应的地震保险作为恐惧诉求信息,以个体风险认知水平和行为意向(保险购买意愿)为因变量,在实验室环境中进行。其中实验一和实验二旨在分析恐惧诉求信息的阈下启动方式的不同(阈下启动信息与目标任务信息分离呈现和融合呈现)对传播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显示,将阈下启动信息与阈上目标刺激融合呈现,即将保险材料(阈上刺激)作为地震图片(阂下信息)的掩蔽刺激,能够导致更有效的传播;基于以上结果,实验三在前两个实验研究基础上,采用阈下刺激与阈上刺激融合的启动方式,并引入个体动机变量,采用2×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进一步分析影响阈下信息传播效果的内在机制,试图回答“动机是否是阈下信息有效的必要条件”,以及“动机是否与阂下呈现存在交互作用”,与以往研究结果不一致的是,本研究实验结果并未发现动机能够对阂下信息传播产生影响,基于此结果可能原因在于动机激发方式的有效性,实验四引入卷入度这一与动机状态相关的变量,在实验四中,采用2×2完全随机实验设计,关注个体卷入度对阂下信息传播效果的影响,即拟解决个体卷入度能否影响风险认知水平与购买意愿,卷入度与阈下信息呈现是否有交互作用两个问题,结果发现,个体卷入度因素能够显著影响阂下信息传播效果,两者之间有显著的交互作用,这说明个体是否与目标事件有较高的相关性,是影响阈下信息传播能否有效的重要因素。因此,在实验五和实验六中,均采用了与目标事件有高相关性的即卷入度较高的个体作为被试,以危险驾驶行为后果图片和相应的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知识作为恐惧诉求信息,以个体风险认知水平和对法律法规知识的记忆水平作为因变量,并在实际情境(即驾驶培训学校的科目一考试培训)中进行。其中实验五在实验一、二、三、四中闪现式阈下呈现有效的基础上,运用嵌入式呈现方式并与之对比,结果发现,两种方式均能有效影响阈下信息传播,而在本研究的具体情境中,嵌入式呈现方式能够更有效地提升被试风险认知水平和记忆水平。实验六中比较两种不同信息内容阈下传播的有效性,结果发现,相比以交通事故现场为内容的图片,以违规驾驶带来的惩罚为内容的图片有更好的阈下启动效果,即能够导致被试更高的风险认知水平,内容设置不同会给传播效果带来显著的影响,这可能是以往研究结论存在诸多不一致的原因之一。另外,实验五和实验六在实际情境中进行,一方面旨在将实验室中的研究结果迁移到实际应用中,扩大生态效度,另一方面则是根据实际情境的要求,对阈下信息的呈现方式和内容设置对传播有效性的影响作进一步探索。综上所述,本研究认为:阈下信息传播是一种有效的信息传播方式,但其有效性依赖于众多因素,如阈下启动的方式、阈下信息呈现的方式、阈下刺激的内容设置等,并且还可能受到动机、卷入度等机体变量的共同影响。尤其是在实际应用情境中,应当根据具体情境和对象的要求,灵活运用阈下信息技术,才能得到有效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