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中药提取物中广泛存在纳米粒,但这些纳米粒对中药提取物中活性成分药动学的协同作用尤其协同机制尚不清楚。由于自身较差的溶解性和显著的首关消除,黄连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至不足1%。但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当以黄连提取物给予小鼠后,小檗碱的体内暴露水平较等剂量单体小檗碱给药组高15倍以上。黄连提取物中其他成分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小檗碱药动学改善的原因。本课题组在黄连提取物中发现了大量主
【基金项目】
:
上海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中药提取物中初级代谢产物促进活性小分化合物肠道吸收的机制研究—以黄连为例(17ZR1430400);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中药提取物中广泛存在纳米粒,但这些纳米粒对中药提取物中活性成分药动学的协同作用尤其协同机制尚不清楚。由于自身较差的溶解性和显著的首关消除,黄连主要活性成分小檗碱口服生物利用度低至不足1%。但本课题组在前期研究中发现,当以黄连提取物给予小鼠后,小檗碱的体内暴露水平较等剂量单体小檗碱给药组高15倍以上。黄连提取物中其他成分的协同作用可能是小檗碱药动学改善的原因。本课题组在黄连提取物中发现了大量主要由植物蛋白形成的天然纳米粒(natural nanoparticles,Nnps),并且这些纳米粒与小檗碱药动学改善有关,但尚未以实验直接证实且机制不清楚。为此,本论文拟基于药代动力学,综合采用多种药学相关方法与技术,考察黄连提取物中大分子成分所形成的天然纳米粒对小檗碱药动学的影响,并系统研究其促进小檗碱肠道吸收的机制。方法:(1)制备与鉴定。结合离心、过滤、膜透析等方法分离、制备出黄连中Nnps,采用扫描电镜观察其形态,利用动态光散射粒径仪测定其尺寸及Zeta电位,利用液质联用方法测定其主要黄连生物碱含量,分别采用二喹啉甲酸(bicinchoninic acid,BCA)及苯酚硫酸法测定其蛋白、多糖含量。(2)协同作用评价。利用离体肠囊确定Nnps对小檗碱体外肠吸收的影响;设计小鼠整体药动学实验,确定Nnps对小檗碱体内肠道吸收及暴露水平的影响。(3)协同机制研究。通过粉末X射线衍射法及差示扫描量热法确定对小檗碱存在形式的影响;基于Caco-2细胞实验确定Nnps摄取机制;评价Nnps对小檗碱溶解性、胃肠溶出度的影响;基于离体肠囊及MDCK-MDR1细胞研究其对小檗碱肠道摄取、外排的影响;开展肠S9代谢实验确定Nnps对小檗碱肠道代谢的影响;通过淋巴抑制剂确定Nnps是否促进小檗碱经由淋巴通路进入体循环。结果:从黄连中分离所得Nnps主要为圆球形,平均粒径约为166.6 nm,Zeta电位为-12.5 m V,蛋白质含量约为92.7%,小檗碱含量约为8.0%。离体肠实验结果表明,Nnps可显著促进小檗碱肠道吸收(p<0.01)。小鼠药动学实验结果表明,Nnps可显著提高小檗碱在门静脉和肝脏中的暴露水平(均p<0.01)。上述结果表明,Nnps对口服小檗碱具有促吸收、改善生物利用度的作用。粉末X射线衍射及差示扫描量热法实验表明,Nnps可使小檗碱的特征峰消失,表明影响了小檗碱存在形式,即由晶体转变为无定形态。Caco-2细胞研究结果表明,Nnps主要经由胞膜窖介导的内陷胞饮机制摄取(p<0.01)。Nnps可显著提高小檗碱溶解性(2.97±0.34mg/m L vs 4.36±0.08 mg/m L,p<0.01);将小檗碱在人工胃、肠液中15 min的溶出度分别由7.5%、1.8%提高至54.6%及22.6%(均p<0.01)。肠S9代谢实验结果表明Nnps可抑制小檗碱代谢消除及代谢产物去亚甲基小檗碱的生成(p<0.01)。基于MDCK-MDR1细胞的小檗碱外排实验及离体肠外排实验均表明,Nnps能减少P-糖蛋白介导的小檗碱外排(均p<0.01)。Nnps可促进部分小檗碱进入肠道派氏结。此外,放线菌酮可降低Nnps给药组小檗碱在体循环中的暴露水平约30%(AUC0-12h,271.6 ng·h/m L vs 389.1 ng·h/m L),提示Nnps可促进部分小檗碱吸收后经由淋巴通路进入体循环。结论:黄连提取物中Nnps可改变小檗碱存在形式及摄取机制,并进而通过改善小檗碱溶解性及溶出度、抑制肠道代谢及外排、促进淋巴通路转运等机制促进口服小檗碱肠道吸收、提高其体内暴露水平。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正交试验设计探索(扌衮)法操作(时间、力值和频率)行气活血机制的最佳参数组合,为(扌衮)法临床量效研究提供试验基础。方法:用H-series压力测量系统采集(扌衮)法力值、频率数据,通过IBM SPSS Statistics 21软件设计出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方案。操作者前期先熟悉各组(扌衮)法参数,正式试验时按照各组参数设定进行正交试验,并用激光多普勒探头和红外热像仪记录(扌衮)法前后
目的在本课题组前期研究荷叶碱干预非酒精脂肪性肝炎的实验基础上,通过细胞体外和动物体内实验模型,探讨脂肪性肝损伤模型发生、发展的特点,同时进一步明确荷叶碱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损伤的干预作用,深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1、建立FFA诱导Hep G2细胞形成脂肪性肝损伤模型,通过CV法和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力,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模型中脂质浸润的情况,Seahorse XF96检测线粒体的呼吸功能,高
目的:观察10.6μm激光灸对氢化可的松所致肾阳虚模型大鼠生长性能的改善作用及其对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作用,为临床广泛存在的肾阳虚证提供有效的治疗方法和实验依据。方法:选取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抽取10只作为空白对照组,剩余40只作为氢化可的松模型组,实验开始即对40只模型大鼠进行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内侧股二头肌肌注,剂量25 mg/kg,左右交替连续注射15天。空白对照组采取相同的方法注射等
目的:通过检索Sinomed、CNKI、维普、万方数据库中,1949-2020年相关文献,对中医传统功法防治高血压病的文献回顾。并通过问卷及访谈的方式,调查传统功法在司法戒毒系统中的运用与推广现状。在文献研究和调研基础上,观察三线放松功对合成毒品成瘾并发高血压人员的身心健康的影响。以期形成对合成毒品成瘾安全有效的康复运动方案,并在戒毒康复系统中进行推广应用。方法:1.文献整理研究:全面、系统搜集、
目的:基于超高效液质联用技术(UPLC-MS)技术,分析菊三七水煎剂灌胃大鼠的血清内源性代谢物,并进一步深入研究菊三七致大鼠肝脏损伤对血清胆汁酸代谢的影响,为后续应用UPLC-MS技术进行相关体内代谢物检测提供参考与支持,同时为研究菊三七毒性机制奠定基础,为临床早期诊断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1.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与线性阱-静电场轨道离子阱质谱联用(UPLC-LTQ-Orbitrap MS)技术,对
1目的本研究以经典名方葛根芩连汤为研究对象,采用UPLC-LTQ-Orbitrap-MS技术快速分析鉴定葛根芩连汤中化学成分和入血成分,系统地阐明葛根芩连汤的药效物质基础;进一步运用网络药理学的方法,探究葛根芩连汤治疗急性肠炎的作用机制,包括揭示其关键成分、靶点和调节的通路等;最后建立葡聚糖硫酸钠诱导的急性肠炎大鼠模型,筛选预测的关键成分,对其药效和作用机制进行实验验证。希冀能为葛根芩根芩连汤的物
目的:进行具有二氧化硫特异性响应的荧光探针设计,并研究其与二氧化硫特异性反应后,荧光、紫外-可见光谱的变化特征,建立适合于中药材中二氧化硫残留的定性检测、定量测定方法,并将其用于动物机体内亚硫酸根离子的荧光成像检测。方法:(1)通过羟醛缩合反应合成基于肉桂醛荧光母核的荧光探针I和基于半花菁荧光母核的荧光探针Ⅱ。(2)考察荧光探针I和Ⅱ在水溶液中与SO32-反应后的紫外-可见光吸收以及荧光图谱变化,
目的:白屈菜红碱(chelerythrine,CHE)又名白屈菜赤碱、白屈菜季铵碱,是中药白屈菜的有效成分。CHE具有抗肿瘤、抗菌、抗炎等药理活性,特别是CHE具有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生长及诱导凋亡的作用,但对于体内抗肿瘤研究较少,且通过制剂手段降低该药物毒性未见报道。因此,本论文拟初步研究CHE体外抗肿瘤药效与机制,构建、表征CHE脂质体并评价其体内药效及药动学行为,探索CHE脂质体减毒及增效作用,
目的:应用一代测序技术对我国特有物种——长梗秦艽 Gentianawaltonii Burk.、全萼秦艽Gentiana lhassica Burk.叶绿体全基因组进行测序,并挖掘其潜在的分子标记位点,在分子水平上探讨我国西部地区龙胆科龙胆属秦艽组组(Sect.Cruciata)组内各物种种间关系,为龙胆科物种鉴定、资源保护及系统发育研究提供科学资料。方法:基于课题组前期研究工作积累,采集长梗秦艽
目的:肥大细胞(MCs)是过敏反应的主要效应细胞,在接触性过敏性皮炎中作用关键,并且在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性关节炎中起重要作用。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过敏性疾病都是以炎症反应为特征的慢性免疫介导性疾病,两者都是机体免疫系统对抗原过度反应的结果,自身免疫性疾病与过敏中涉及的超敏反应机制存在重叠。MCs在这两类疾病中均扮演了重要作用,然而目前少有研究基于MCs报道中药及天然产物对这些疾病的影响。本论文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