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气养血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的探索性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243435dsfsdfqw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益气养血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的临床疗效,讨论其中医理论基础,为临床提供循证医学依据。方法:①以益气养血中成药芪胶升白胶囊为例,采用系统评价方法探讨益气养血法干预白细胞减少症的临床疗效。②通过临床试验证益气养血法治疗原发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临床试验严格按照GCP规定,采用中央随机、多中心竞争入组的设计。按照试验方案招募符合入组条件的受试者并进行为期28天的治疗观察。设置3个访视点,在入组前3天内、治疗第14±1天、治疗第28±1天对受试者进行访视,采集可供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的试验数据并进行统计学分析。采集的数据包括主要疗效指标:气血两虚证证候评分;次要疗效指标: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安全性指标:生命体征、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肾功能、心电图。③从白细胞减少症的常见症状及气血两虚证的证候表现入手探讨气血两虚证与白细胞减少症之间的联系以及采用益气养血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的中医理论基础。结果:1系统评价部分:效应量合并的结果显示以芪胶升白胶囊为代表的益气养血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预防多种药物及放疗导致白细胞减少及骨髓抑制的发生,但是纳入的研究普遍质量较低,导致结果的可信度较低。2临床试验部分:主要疗效指标:中医证候改善明显。治疗前后比较,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头晕眼花、自汗、心悸失眠6项气血两虚证候的阳性病例数明显降低。各项中医证候积分均值逐次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证候痊愈率为43%~63%,治疗无效率仅为8%~17%,总积分总有效率为90%,单项证候总有效率为82.86%至91.43%。次要疗效指标:①治疗后较治疗前白细胞计数低于4×109/L的发生率下降,白细胞计数均值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白细胞计数差值均值为0.20×109/L。②治疗后较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低于2×109/L的发生率较前下降,中性粒细胞计数均值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中性粒细胞计数差值均值为0.18×109/L。安全性指标变化:血压、呼吸、心率、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潜血、肝功能(A LT、AST、ALP、GGT、TBIL、DBIL)、肾功能(Cr、BUN)、心电图几项指标治疗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前后差异很小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试验期间未见不良反应的发生。3理论探讨部分白细胞减少症的常见症状与气血两虚证的证候特点相符,且二者具有相似的中医病机。因此,白细胞减少症和气血两虚证具有密切的相关性,采用益气养血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符合中医辨证论治、对症用药的基本原则。结论:结合系统评价、临床试验以及理论探讨的结果可以得出结论:①益气养血法可有效缓解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症状,减轻神疲乏力、气短懒言、面色萎黄、头晕眼花、心悸失眠、自汗6项气血两虚证中医证候。②益气养血法能够有效提高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患者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③益气养血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安全无副作用。④益气养血法治疗白细胞减少症(气血两虚证)具有中医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当前全球化进入资源深度整合的时代,以国际生产分割与生产共享为表现形式的产品内分工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最突出的特征。中国加入全球分工体系的初期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经济程度越发达,参与全球分工程度越高的沿海城市或地区,服务业比重却比较低。这一悖论后来被诸多学者加以研究,认为造成这种格局最重要的原因是由中国参与国际产业分工的竞争格局决定的,这种高度依赖加工贸易的模式只带来了制造业比重持续上升,对服务业的发展
学位
目的:1)采用基因芯片技术筛查在新疆冠心病患者的主动脉,及乳内动脉组织中差异性表达的基因,寻找与冠心病关联的目标基因;2)探讨ERBB3,TENC1,ACVR1B,DGKA基因标签SNP位点多态性与新疆汉族及维吾尔族冠心病的相关性及其危险因素;3)探讨ERBB3,TENC1基因标签SNP多态位点不同基因型和冠心病PCI术后患者临床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1)采用Affymetrix Human U1
学位
Rab蛋白和retromer复合体均为真核细胞中重要的转运相关蛋白,已有研究表明哺乳细胞和酿酒酵母中Rab7(Ypt7)蛋白能够和retromer复合体的受体-选择亚单位Vps26/Vps29/Vps35互作,可能是Rab7(Ypt7)的下游效应子。稻瘟病菌(Magnaportheoryzae)是禾本科作物重要病原菌,前期研究表明稻瘟病菌中MoYPT7和retromer复合物核心成员MoVPS35
学位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以肝细胞脂肪变性和脂肪蓄积为病理特征的代谢应激性肝损伤临床综合征,但无过量饮酒史,疾病谱包括单纯性脂肪肝(NAFL)、脂肪性肝炎(NASH)及相关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健康问题。目前,NAFLD发病机制尚不明晰。目前治疗主要围绕减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等代谢问题而展开,未收到满意疗效。中医
学位
目的:建立高脂饮食联合左冠状动脉前降支(LAD)结扎术诱导的心衰模型,全面、动态采集宏观体征和微观指标判定模型证候属性。以心衰模型为载体,研究中药复方芪参颗粒治疗心衰的药效并从调控心肌能量代谢和肌浆网钙循环探讨其药理机制。方法:1.雄性SD大鼠以高脂饲料喂养1周后行LAD结扎术,术后继续喂养高脂饲料。设高脂组(高脂饮食+假手术)、假手术组(普通饮食+假手术),LAD结扎组(普通饮食+LAD结扎)作
学位
背景:吉非替尼(gefitinib)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突变晚期肺腺癌治疗的一线药物,有效率70-80%,治疗过程中会不可避免地出现耐药,影响患者的生存期。吉非替尼耐药与T790M二次突变、MET(mesencnymal epitnenal transition factor)扩增、下游信号通路磷酸酯酶及张力蛋白同源物(p
学位
目的:评价益气泻肺养血方对心衰合并贫血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患者中医证候积分、血红蛋白(Hb)、左室射血分数(LVEF)、N末端B型脑钠肽前体(NT-pro-BNP)、美国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心功能分级及相关理化检查的前后变化,验证抗贫血治疗对心衰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5年11月~2017年2月就诊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心内科的心力衰竭合并贫血的患者为研究对象,使用随机、对照的临床研
学位
目的:1.在“十一五”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慢性乙型肝炎证候规律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研究”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优势人群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开展研究,对其疗效进行评估。2.建立中药联合恩替卡韦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预测模型。方法:本研究采用前瞻性、多中心、随机、对照、双盲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共纳入病例596例,试验组301例,对照组295例,治疗方案:试验组患者
学位
1 研究目的以“脾主统血”脏象理论为指导,通过基础实验结合临床试验深入探讨“脾不统血证”与脑-肠轴功能指标相互关系,明确“脾主统血”调控机制和物质基础,借以发展与创新“脾主统血”理论,丰富科学内涵,指导出血病症治疗。2 研究方法2.1文献研究通过联机检索与手工分检两种方式,检索“脑-肠肽进展研究”、“脾不统血”、“脾虚证”文献,加以系统整理与分析,探讨脑-肠肽相关因子生物学特性研究以及脑-肠肽相关
学位
目的早期糖尿病肾脏病一旦进展到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病,病情将几乎不可逆转地向前进展,直至发展到终末期肾病。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病情发展具有很大差异性,有的可以长期稳定在微量蛋白尿期,而有的却较快地进展为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病,因此发现并治疗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患者中容易向临床蛋白尿期进展的患者是糖尿病肾脏病防治的关键。本研究从中医证候、生物学指标方面,研究评估早期糖尿病肾脏病期向临床期糖尿病肾脏病进展的预测因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