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电影的接受研究

被引量 : 21次 | 上传用户:jimzh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姜文作为电影导演的身份,自他的第一部作品《阳光灿烂的日子》开始,就受到了国际电影界的认可,之后的两部作品《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也同样受到了国内外电影界的关注。但是,从《阳光》的票房奇迹,到《鬼子》的禁映,再到《太阳》的票房惨败,其市场境遇每况愈下。姜文执导的三部电影都具备一定的大众亲和力,但无论是讲述大众已然熟悉到甚至“麻木”的文革、抗战,还是讨论大众经历着、经历过或者必须经历的青春、爱情和死亡,姜文都基本依照着大众最熟知的“语言”,表达着大众陌生,甚至为之惊诧和迷惑的个人思考。三部作品一直延续着作者鲜明的个性化表达。本文第二章对姜文电影“反叛性”和“诗性”元素的逐步剥离,已经意味着对电影个性化的延续性和独特性的确认或肯定,但姜文电影的接受状况,也正在因个性化的相对凸显,而逐渐偏离大众视野,走向边缘化。本文认为,姜文电影接受境况的转变,其实有其较明确的路径和原因。姜文电影的大众亲和力虽然曾经足以促成电影被广泛接受,但由于近年来不断“成熟”的主流“大片”的冲击,电影的大众亲和力正在被逐渐稀释,个性化的意义也随着电影接受程度的弱化,逐渐被放逐。本文第四章对姜文电影市场遭遇的个案分析,大体呈现了姜文电影接受程度逐步弱化的过程。1995年,中国电影业长期萧条萎靡,大众几乎“抛弃”影院,中国电影也几乎已经失去最后的亲和力。此时问世的《阳光》让中国大众眼前一亮,即刻被广泛接受。但从当时发表的评论文章中可以看出,《阳光》的个性化其实已经挑战了部分观众的接受极限。2000年,姜文的第二部作品《鬼子》遭禁映。随后该片一直于网络和盗版中“地下流行”,并逐渐被誉为经典。《鬼子》的接受情况看似充满矛盾,却在情理之中。因为在大众面前,《鬼子》犹如一个“最熟悉的陌生人”,题材熟悉但故事陌生,情节亲切但“语气”陌生,视觉(黑白胶片)亲切但却把大众引入完全陌生的思考。在国家“一刀切”的审映标准下,在以往大量经典“抗战影片”营造的语境中,该片从遭遇的主流抵制,到引发相当一部分大众的关注和争论,其实理所当然。2007年,《太阳》的问世,正逢中国大片的发展进入相对成熟的“高概念”时代。此时,《太阳》的大众亲和力,遭遇了高浓度的“视听盛宴”的消解,已经变得不再“亲和”。影片的个性化,也因此显得愈加突兀,引起大众接受的“不适”或“抗拒”。《太阳》其实已经被边缘化。
其他文献
拱桥是我国西部山区使用较为普遍的桥型之一,但钢筋混凝土自重较大成为制约拱桥向更大跨度发展的瓶颈,因此减轻结构自重是拱桥需要研究的关键问题之一。减轻拱桥自重的一个有
中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他们的身心发展状况直接关系国家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影响到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然而我国中学生特别是农村中学生的身心状况不容乐观。作为一种有意义
劳动力就业问题,是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所共同面临的重要课题。合理地解决劳动力就业不但是经济持续增长的必要保障,也是社会保持稳定的基本前提。山东省既是经济大省,也
为探讨氟离子对中华大蟾蜍(Bufo gargarizans)幼体的毒性效应,采用半静态生物毒性试验方法对中华大蟾蜍不同发育时期(23期、26期、30期和36期)蝌蚪进行了氟离子急性毒性试验,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在教学领域的主要应用就是虚拟实验。虚拟实验充分利用了虚拟现实技术具有的高仿真性的特点。虚拟实验应
网络技术在带给人们大量信息的同时,也极大地增加了人们从海量数据中发现有用知识的难度,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努力促进了数据挖掘技术的出现和快速发展。目前,数据挖掘技术已在
以600 MW电厂选择性催化还原反应器中导流板为研究对象,采用Fluent软件,对反应器内三种不同形态导流板进行反应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得出较合适的导流板形态及流场;同时还对在
中韩两国一衣带水,是隔海相望的近邻,两国文化交流的历史源远流长。中韩双边文化交流活动是两国人民交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加深了两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促进了两国关系的发展
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我国农民的一个创造,是“同类农产品的生产经营者或者同类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的提供者、利用者,自愿联合、民主管理的互助性经济组织”,与传统的集体经济、股
“口红效应”一词伴随着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到来再次走进公众视野,成为当下最热门的词语之一,所谓“口红效应”是上世纪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提出的理论,具体是指人们在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