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益气活血方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对能量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探讨益气活血方治疗慢性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的可能机制,并证实其安全性。为益气活血方在治疗心力衰竭的临床应用上提供科学客观的实验依据。
方法:选取8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以1∶1分为益气活血组和对照组,益气活血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方,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中药模拟剂。疗程3个月。观察指标:①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积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②能量代谢相关指标:血清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三磷酸腺苷(ATP)、空腹血脂四项(TC、TG、LDL-C、HDL-C)、空腹血糖(Glu);③安全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等。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以上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益气活血组34例,对照组3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及合并症、血压脉搏、烟酒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心衰疗效指标:
2.1NT-proBNP: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NT-proBN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NT-proBNP分别对比治疗前均有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后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NT-proBNP比治疗前降低超过30%的例数分别占79.4%和54.5%,益气活血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益气活血组改善NT-proBNP优于对照组。
2.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前均有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5.9%和36.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益气活血组对中医证候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2.3NYHA心功能分级: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的心功能分级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心功能对比治疗前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45%,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益气活血组对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
2.4六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的6MWT距离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6MWT距离对比治疗前均有提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益气活血组对6MWT距离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LVEF: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LVEF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组内LVEF对比治疗前均有升高,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间LVEF水平经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能量代谢相关指标:
3.1Glu: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Glu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Glu分别对比治疗前均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益气活血组对于Glu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血脂四项: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TC、TG、HDL-C、LDL-C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对比:治疗后两组TC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较治疗前改善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气活血组LDL-C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DL-C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后两组之间TG水平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TC、HDL-C、LDL-C水平经检验得出益气活血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3.3ATP: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治疗组AT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ATP分别对比治疗前,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间对比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均值看出益气活血组治疗后ATP呈好转上升趋势。
3.4GLUT-1: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治疗组GLUT-1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GLUT-1分别对比治疗前,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对比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均值看出益气活血组治疗后GLUT-1呈好转上升趋势。
4.安全性指标:通过对本试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观察,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在治疗期间未见有药物引起的任何不良事件发生,说明无论是西药常规治疗还是在西药常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均可保证安全性。
结论:
1.在规范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能进一步改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降低NT-ProBNP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提高六分钟步行距离,减轻冠心病心衰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在规范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能进一步改善能量代谢相关生物学指标Glu、TC、LDL-C、HDL-C,而对GLUT1、ATP、TG的改善不明显,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说明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能量代谢而发挥疗效,但具体机制有待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阐明;
3.益气活血方未见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和试验指标异常,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方法:选取80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气虚血瘀型冠心病心力衰竭患者,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试验设计方法将所有研究对象以1∶1分为益气活血组和对照组,益气活血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益气活血方,对照组采用西医规范治疗方案基础上联合中药模拟剂。疗程3个月。观察指标:①疗效指标:中医证候疗效积分、6分钟步行试验(6MWT)、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分级)、左室射血分数(LVEF)、B型氨基端利钠肽原(NT-proBNP);②能量代谢相关指标:血清葡萄糖转运蛋白-1(GLUT-1)、三磷酸腺苷(ATP)、空腹血脂四项(TC、TG、LDL-C、HDL-C)、空腹血糖(Glu);③安全指标:血、尿常规、肝肾功、电解质、心电图等。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22.0处理以上数据并进行结果分析。
结果:
1.一般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经过三个月的治疗,益气活血组34例,对照组33例,两组在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病程及合并症、血压脉搏、烟酒史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2.心衰疗效指标:
2.1NT-proBNP: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NT-proBN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NT-proBNP分别对比治疗前均有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后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NT-proBNP比治疗前降低超过30%的例数分别占79.4%和54.5%,益气活血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益气活血组改善NT-proBNP优于对照组。
2.2中医证候积分: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前均有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对比治疗前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5.9%和36.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益气活血组对中医证候的改善优于对照组。
2.3NYHA心功能分级: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的心功能分级经检验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心功能对比治疗前均有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心功能改善总有效率分别为82%和45%,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益气活血组对心功能改善优于对照组。
2.4六分钟步行距离: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的6MWT距离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6MWT距离对比治疗前均有提高,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益气活血组对6MWT距离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5LVEF: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LVEF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组内LVEF对比治疗前均有升高,且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组间比较:两组间LVEF水平经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
3.能量代谢相关指标:
3.1Glu: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Glu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Glu分别对比治疗前均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益气活血组对于Glu改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2血脂四项: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对照组TC、TG、HDL-C、LDL-C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对比:治疗后两组TC均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TG较治疗前改善均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DL-C均升高,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益气活血组LDL-C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LDL-C下降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对比:治疗后两组之间TG水平经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之间TC、HDL-C、LDL-C水平经检验得出益气活血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5)。
3.3ATP: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治疗组ATP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ATP分别对比治疗前,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间对比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均值看出益气活血组治疗后ATP呈好转上升趋势。
3.4GLUT-1:治疗前益气活血组及治疗组GLUT-1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两组GLUT-1分别对比治疗前,经检验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组间比较:治疗后两组对比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从均值看出益气活血组治疗后GLUT-1呈好转上升趋势。
4.安全性指标:通过对本试验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安全性指标(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电解质、心电图)观察,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且在治疗期间未见有药物引起的任何不良事件发生,说明无论是西药常规治疗还是在西药常规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治疗,均可保证安全性。
结论:
1.在规范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能进一步改善患者NYHA心功能分级、降低NT-ProBNP水平及中医证候积分、提高六分钟步行距离,减轻冠心病心衰患者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2.在规范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益气活血方能进一步改善能量代谢相关生物学指标Glu、TC、LDL-C、HDL-C,而对GLUT1、ATP、TG的改善不明显,可能与本研究样本量较少有关。说明益气活血方可能通过改善冠心病心衰患者能量代谢而发挥疗效,但具体机制有待大样本的临床试验来进一步阐明;
3.益气活血方未见用药相关的不良反应和试验指标异常,表明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