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系统评价及用药规律研究

来源 :河南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en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论文包含两部分;第一部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系统评价,第二部分为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用药规律研究。
  第一部分
  目的:通过全面搜集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采用文献系统评价的方法,评价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为临床决策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制定的检索策略,分别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据库(WF)、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Pubmed和Cochranelibarary数据库中全面搜索近20年的文献;然后两名研究者独立按照纳排标准进行文献筛选;对所获得的文献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进一步获取文献的一般信息、诊疗标准以及结果等资料后,采用RevMan5.3软件进行结果数据录入和分析,绘制森林图以判断其结果,超过10篇文献的研究采用漏斗图判断文献发表偏倚;对异质性较大的结果采用亚组分析和敏感性分析。
  结果:本研究最终纳入50篇文献,涉及12个省、5个直辖市,其中学位论文14篇,期刊论文36篇,39项研究出自三甲医院,3项研究出自三乙医院,6项研究出自二甲医院,剩余2项研究所出医院等级不详;共纳入4029例患者,治疗组2015例,对照组2014例,研究时间在5个月到4年之间;所纳入文献中均提及了随机方法的应用,但仅有1篇文献采用了分配隐藏,仅有4篇文献采用了盲法,所纳入文献未发现有结果数据缺失,2篇文献考虑存在选择性结果报告,其中7篇文献实验设计报道相对完整,其他偏倚的可能较小。
  Meta分析:1抗抑郁疗效:25项研究报道了抑郁有效率,共涉及1922例患者,其中对照组963例,治疗组959例;异质性检验P=0.25,I2=15%;OR=0.33,95%CI[0.26,0.41];Z=9.24,(P<0.0001);按干预方式进行分组:冠心病治疗组(treatment of coronory heart disease,TCHD)和TCHD加中药治疗(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 CMT)组对比,异质性检验P=0.98,I2=0%;OR=0.24,95%CI[0.18,0.32];Z=9.84,(P<0.00001);TCHD+CMT和TCHD加抗抑郁治疗(Antidepressant therapy,ADT)组对比,异质性检验P=0.63,I2=0%;OR=1,95%CI[0.58,1.72];Z=0,(P=1);TCHD+ADT和TCHD+ADT+CMT对比:异质性检验P=0.76,I2=0%;OR=0.34,95%CI[0.14,0.83],Z=2.37,(P=0.02);2抗心绞痛疗效:21项研究报道了抗心绞痛疗效,共涉及1681例患者,其中治疗组843例,对照组838例,异质性检验P=1.0,I2=0%,OR=0.3595%CI[0.26-0.47];Z=7.07,(P<0.00001);按干预方式进行分组:TCHDvsTCHD+CMT:异质性检验P=0.93,I2=0%;OR=0.31,95%CI[0.19,0.51];Z=4.64,(P<0.00001);TCHD+CMTvsTCHD+ADT:异质性检验P=0.97,I2=0%;OR=0.46,95%CI[0.28,0.75];Z=3.13,(P=0.002);TCHD+ADTvsTCHD+ADT+CMT:异质性检验P=0.89,I2=0%;OR=0.29,95%CI[0.17,0.50];Z=4.44,(P=0.0001);
  3心电图疗效:15项研究报道了心电图有效率,共涉及1443例患者,其中治疗组741例,对照组692例;异质性检验P=0.49,I2=0%;OR=0.53,95%CI[0.39-0.71];Z=4.25,(P<0.0001);按干预方式进行分组:TCHDvsTCHD+CMT:异质性检验P=0.87,I2=0%;OR=0.39,95%CI[0.24,0.62];Z=3.89,(P=0.0001);TCHD+CMTvsTCHD+ADT:异质性检验P=0.76>0.1,I2=0%;OR=0.72,95%CI[0.42,1.24];Z=1.19,(P=0.24);TCHD+ADTvsTCHD+ADT+CMT:异质性检验P=0.11,I2=47%;OR=0.57,95%CI[0.34,0.97];Z=2.08,(P=0.04);
  4中医证候疗效:18项研究描述了中医证候疗效,其中涉及病人1302例,治疗组647例,对照组655例;异质性检验P=0.66,I2=0%;OR=0.34,95CI[0.24,0.47];Z=6.57,(P<0.00001);按干预方式进行分组:TCHDvsTCHD+CMT:异质性检验P=0.87,I2=0%;OR=0.17,95%CI[0.08,0.34];Z=4.81,(P<0.00001);TCHD+CMTvsTCHD+ADT:异质性检验P=0.57,I2=0%;OR=0.41,95%CI[0.26,0.66];Z=3.66,(P=0.0003);TCHD+ADTvsTCHD+ADT+CMT:异质性检验P=0.67,I2=0%;OR=0.42,95%CI[0.24,0.75],Z=2.95,(P=0.003);
  5HAMD评分:44项研究在结局指标中报道了抑郁HAMD评分,共涉及3487例患者,治疗组1741例,对照组1746例,异质性检验:P<0.00001,I2=91%;SMD=-0.76,95%CI[-1.00,-0.52];Z=6.17,(P<0.00001),按干预方式进行分组:TCHDvsTCHD+CMT:异质性检验:P<0.00001,I2=87%;SMD=-1.36,95%CI[-1.78,-0.94],Z=6.35,(P<0.00001);TCHD+CMTvsTCHD+ADT:异质性检验:P<0.00001,I2=89%;SMD=-0.40,95%CI[-0.75,-0.05];Z=2.23,(P=0.03);TCHD+ADTvsTCHD+ADT+CMT:异质性检验:P<0.00001,I2=93%;SMD=-0.68,95%CI[-1.11,-0.25];Z=3.13,(P=0.002);
  6不良反应:29篇文献报道了不良反应,对其中15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异质性检验:P=0.33,I2=11%,OR=0.53,95%CI[0.36,0.78];Z=3.25,(P=0.001);按干预方式进行分组:TCHDvsTCHD+CMT:异质性检验:P=0.98,I2=0%;OR=1.08,95%CI[0.57,2.04];Z=0.25,(P=0.81);TCHD+CMTvsTCHD+ADT:异质性检验:P=0.34,I2=11%;OR=0.29,95%CI[0.14,0.60];Z=3.25,(P=0.0008);TCHD+ADTvsTCHD+ADT+CMT:异质性检验:P=0.74,I2=0%;OR=0.41,95%CI[0.20,0.84];Z=2.46,(P=0.01);
  结论:1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研究方法学质量有待提高,诊疗标准不统一,缺少盲法、分配隐藏等设计,有待于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进一步开展;2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在改善抑郁、改善心绞痛、改善心电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减低HAMD评分方面,其疗效可能等于或优于抗抑郁西药;3在抗抑郁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可能能够提升其抗抑郁、抗心绞痛、改善心电图、改善中医证候积分和降低HAMD评分的疗效;4联合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可能不增加不良反应,较抗抑郁西药可能更为安全,同时联合抗抑郁西药基础上加用中药可能能够减少其不良反应发生率。
  第二部分
  目的:通过检索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临床文献,制作数据库,采用复杂网络分析法分析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选方用药提供依据。
  方法:检索策略同第一部分,严格按照纳排标准获取文献,提取所获文献中的方药,然后采用excel表建立数据库,统一药品名称,统计药物出现的频次和药物功效类别;随后将药物导入liquorice软件,分析其常用药物、常用药对和核心处方。
  结果:最终获取43首方剂,共应用中药102味,出现总频次为482次,涉及补虚药、理气药、安神药、化痰药等19类药物;用药频次最多的为:补虚药、活血化瘀药和理气药;排行前10位的中药为甘草、柴胡、茯苓、丹参、川芎、郁金、白芍、枳壳、当归、酸枣仁;通过复杂网络分析得出其常用药对为柴胡-甘草、柴胡-川芎、柴胡-郁金、茯苓-甘草、柴胡-白芍、柴胡-茯苓等;其核心处方为柴胡、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当归、郁金、川芎;核心处方之外的子网络图为石菖蒲、远志、酸枣仁、合欢皮;菟丝子、枸杞子;黄芪、党参;瓜蒌、薤白、半夏、香附、陈皮;龙骨、牡蛎;降香、甘松等;
  结论:现代医家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主要以疏肝解郁、行气活血为主,常选用柴胡、白芍、枳壳、甘草、丹参、当归、郁金、川芎等药物,根据临床情况常在此基础上加用健脾益气或补益肝肾或养心安神等药物;对临床应用中医药治疗冠心病合并抑郁选方用药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目的:通过研究加味小柴胡汤治疗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心绞痛次数、持续时间、疼痛程度、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等相关因素的影响,来探讨加味小柴胡汤的临床疗效,为稳定性冠心病合并抑郁状态患者提供更多的治疗方案,扩展了经方小柴胡汤的临床应用。  方法:收集自2018年6月~2018年12月以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门诊及住院患者并且确诊为中医诊断:胸痹肝郁气滞证;西医诊断:稳
目的:通过观察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患者应用健脾活瘀方治疗前后的临床症状,腺体萎缩、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等病理学变化和血清白介素-2(interleukin-2,IL-2)、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水平的改变等,探讨关于健脾活瘀方的部分作用机理,以期为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药治疗开拓新的思路,提
背景  脑小血管病(CSVD)即指大脑中的小血管(小动脉、微小动脉、毛细血管和小静脉)的病变,脑小血管病的特征性临床表现为中风、认知情感障碍和总体功能下降,影像学显著表现为脑白质病变(WML)、腔隙性梗死(LI)、脑微出血(CMB)及血管周围间隙增宽等。近几年的研究发现,脑小血管病白质病变(WML)与认知障碍有很大的相关性,但该病缺乏统一的诊断标准,而在治疗上,主要通过控制脑小血管病的相关危险因素
学位
目的:分析邓伟教授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的用药规律,进一步总结邓伟教授治疗该病的辨证思路和诊治经验,希望在传承导师临床辨证论治经验的基础上,为临床治疗慢性尿酸性肾病提供更多思路与参考。  方法:收集邓伟教授在2018年4月1日至2018年12月31日,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门诊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的慢性尿酸性肾病的门诊处方,录入EXCEL2010计算病例及方药等频数及频率,用SPSS19.0作系
目的:  探讨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始发状态(发病72h内)中医证候特征及其与常见可干预危险因素之间的相关性,为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早期中西医综合治疗及高危患者的一级预防提供新思路与理论依据。  方法:  通过回顾性横断面研究,对2015年9月-2018年9月我院脑病科收治的发病72h内的中青年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共253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史资料、中医四诊信息及常见可干预危险因素等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化痰祛湿活血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肥胖型脂肪肝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文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运动及饮食指导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化痰祛湿活血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荷丹片治疗,共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值、谷丙转
目的:观察补脾益肾方药治疗重症肌无力(脾肾两虚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情况;同时前期研究团队采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筛选出一批补脾益肾方药治疗重症肌无力(脾肾两虚证)差异蛋白质,本研究继续对其中与神经、肌肉功能相关的初筛高表达蛋白IGFBP3进行验证,以期从IGFBP3蛋白这一角度初步探索补脾益肾方药治疗重症肌无力的作用机制。  方法:  1.收集符合纳入标准的重症肌无力(脾肾两虚证)患者28例,
目的:观察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探讨芪参益气滴丸对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凝血相关指标的影响,初步研究其作用机制,以期为芪参益气滴丸治疗冠心病心力衰竭提供更多的临床理论支撑和诊疗依据。  方法:根据纳排标准共收集冠心病心力衰竭(气虚血瘀证)患者80例。依据双盲和数字化随机原则,可分成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40例。两组患者在西医个体化规范化诊疗的基础上
目的:评价三调汤颗粒剂在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2018年3月—2018年12月就诊于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脑病门诊的肝郁化火,心脾两虚型慢性失眠症患者7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各36例。对照组给予右佐匹克隆治疗,用法为每晚睡前3mg顿服;治疗组给予右佐匹克隆联合三调汤颗粒剂治疗,右佐匹克隆用法为每晚睡前3mg顿服,三调汤颗粒剂用法为每
学位
目的:通过观察经肝动脉化疗栓塞(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 TACE)联合射频消融治疗及中药干预前后原发性肝癌患者血清中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growthfactor-β1,TGF-β1)、CC类趋化因子22(CC chemokine 22,CCL22)的水平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研究TACE联合射频消融术后肝癌患者的免疫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