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运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观察化痰祛湿活血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肥胖型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肥胖型脂肪肝提供参考依据。
方法:本文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运动及饮食指导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化痰祛湿活血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荷丹片治疗,共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值、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肝脏脂肪检测CAP值、中医症候积分,并运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值比较
组内对比,除了腰臀比值外,体重、BMI、腰围、臀围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降低体重、减低体重指数,缩小腰围、臀围的作用;组间相比,除了腰臀比值外,体重、BMI、腰围、臀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降低体重、减低体重指数,缩小腰围、臀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两组治疗前后ALT、TG、TC、CAP、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组内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经治疗后,可改善ALT、TG、TC、CAP指标及改善中医症状;组间相比,除了ALT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改善TG、TC、CAP指标及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ALT指标上,尚无明显差异。
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主要临床症状(两胁胀满或右胁胀痛、乏力、头晕目眩、肢体困重、脘闷腹胀、大便溏泄、大便不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化痰祛湿活血方联合穴位埋线可以明显降低体重、减低体重指数,缩小腰围、臀围,改善肝功、血脂水平,改善脂肪肝程度及中医临床症状。
2、化痰祛湿活血方联合穴位埋线对痰湿瘀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非酒精性肥胖型脂肪肝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方法:本文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两组患者在运动及饮食指导的基础上,治疗组患者给予化痰祛湿活血方联合穴位埋线治疗,对照组给予口服荷丹片治疗,共治疗3个月。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体重、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值、谷丙转氨酶(ALT)、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肝脏脂肪检测CAP值、中医症候积分,并运用SPSS22.0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
结果:
1、两组治疗前后体重、体重指数(BMI)、腰围、臀围、腰臀比值比较
组内对比,除了腰臀比值外,体重、BMI、腰围、臀围均有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两组均有降低体重、减低体重指数,缩小腰围、臀围的作用;组间相比,除了腰臀比值外,体重、BMI、腰围、臀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在降低体重、减低体重指数,缩小腰围、臀围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2、两组治疗前后ALT、TG、TC、CAP、中医症候积分比较
组内对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两组经治疗后,可改善ALT、TG、TC、CAP指标及改善中医症状;组间相比,除了ALT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说明在改善TG、TC、CAP指标及中医症状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在改善ALT指标上,尚无明显差异。
3、两组治疗前后中医症候疗效比较
治疗组对主要临床症状(两胁胀满或右胁胀痛、乏力、头晕目眩、肢体困重、脘闷腹胀、大便溏泄、大便不爽)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且总有效率治疗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化痰祛湿活血方联合穴位埋线可以明显降低体重、减低体重指数,缩小腰围、臀围,改善肝功、血脂水平,改善脂肪肝程度及中医临床症状。
2、化痰祛湿活血方联合穴位埋线对痰湿瘀阻型非酒精性脂肪肝肥胖患者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临床疗效确切,是治疗非酒精性肥胖型脂肪肝的有效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