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胆子油中苦木内酯对治疗腹水瘤及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zyymm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鸦胆子油(Brucea javanica oil,BJO),是以鸦胆子(Brucea javanica (L.)Merr)的干燥成熟果实为原料,经石油醚提取所得的脂肪油。本品为黄色的澄清液体,气特异,味苦。临床上鸦胆子油多作为治疗肿瘤的联合放、化疗药物。以鸦胆子油为原料,精制大豆磷脂为乳化剂制成的鸦胆子油乳(Bruceajavanicaoil emulsion,BJOE)口服制剂和静脉制剂是其主要临床应用剂型。
  研究人员从鸦胆子中分离得到多种天然产物,除大量脂肪油之外,还分离得到的苦木内酯成分,这类成分具有很强的抗肿瘤和抗肠炎活性,同时也是鸦胆子的特征性成分。其中,鸦胆子苦醇(Brusatol),是鸦胆子苦木内酯类中含量最多的成分,被认为是鸦胆子主要药效成分之一。
  目前,鸦胆子油及鸦胆子油乳制剂均以油酸为质量标准进行质量控制。尚无鸦胆子油中苦木内酯的检测研究及相关报道。前期研究发现鸦胆子油和苦木内酯均具有抗腹水瘤和抗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的作用,但是鸦胆子油中是否含有苦木内酯,及鸦胆子油药效是否和苦木内酯密切相关尚不明确。本研究目的是探讨鸦胆子油中苦木内酯对治疗腹水瘤及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采用乙醇富集的方法,精制富含苦木内酯鸦胆子油,以小鼠腹水瘤模型评价其药效;同时,以DSS诱导小鼠UC模型,评价富含苦木内酯鸦胆子油对UC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抗UC作用机制。方法:
  1.鸦胆子油中苦木内酯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鸦胆子油1g,加入10mL甲醇超声萃取5min后,离心分取上层萃取液。重复上述操作两次。合并萃取液去除甲醇,加入1mL甲醇溶解备用。取用水-甲醇活化后的C18固相萃取柱,将上述甲醇溶液以1mL/min的速率上样,2mL甲醇洗脱。收集洗脱液去除甲醇,加入甲醇定容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检测条件(以鸦胆子苦醇为检测指标):Prontosil120-3-C18-ace-EPS色谱柱(2.0mm×100mm,5μm),流动相:水(A)和甲醇(B),(0-2 min,5-7% B;2-5 min,7-30% B;5-15 min,30-45% B;15-25 min, 45-60% B),流速0.5mL/min,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254nm。
  HPLC方法学考察:对以上HPLC检测条件进行方法学考察,内容包括:标准曲线绘制、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加样回收率等。
  2.鸦胆子油中苦木内酯的富集
  取鸦胆子油(BJO)200g,加入95%乙醇1000mL,超声提取1h,静置1h,分取上层液。重复3次。合并上层提取液,80℃进行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经HPLC检测富含鸦胆子苦醇,标记为富含苦木内酯鸦胆子油(BE-BJO);收集下层液,80℃减压浓缩至无醇味,经HPLC检测不含鸦胆子苦醇,标记为不含苦木内酯鸦胆子油(BF-BJO)。并将上述BJO、BE-BJO和BF-BJO分别制备油乳制剂得BJOE、BE-BJOE和BF-BJOE。
  3.苦木内酯对鸦胆子油抗腹水瘤的影响
  以雄性KM小鼠为实验动物,腹腔注射H22肝癌细胞(1×106cells/只)建立小鼠腹水瘤模型。除阳性对照组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TX,30 mg/kg)外,其余各组分别灌胃给予小鼠乳剂:鸦胆子油组(BJO,2000mg/kg),富含苦木内酯鸦胆子油组(BE-BJO,610mg/kg)以及不含苦木内酯鸦胆子油组(BF-BJO,2000mg/kg),每日一次,连续7天。每天观察小鼠生活状态,统计小鼠生存时间,进行生存周期分析。在生存周期分析的基础上,复制H22腹水瘤小鼠模型,每天记录小鼠体重和腹围大小。第8天处死小鼠,计算每组小鼠免疫器官指数,测定小鼠腹水体积,腹水细胞活力及细胞凋亡情况。检测腹水细胞p53、Bax、Bcl-2、Bad、CytochromeC、Caspase-9(cleaved)、Caspase-3(cleaved)、PARP-1、PARP-1(cleaved)蛋白以及miRNA-29bmRNA的表达情况。
  4.苦木内酯对鸦胆子油抗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以雄性Balb/C小鼠为实验鼠,除正常组外,其它小鼠自由饮用3%DSS水溶液(临用时以蒸馏水新配),连续7天,诱导小鼠溃疡性结肠炎。模型建立同时,各组小鼠每天分别灌胃给予相应治疗药物:鸦胆子油组(BJO,2000mg/kg),富含苦木内酯鸦胆子油高、中、低剂量组(BE-BJO,610mg/kg、305mg/kg、152.5mg/kg),不含苦木内酯鸦胆子油组(BF-BJO,2000mg/kg),美沙拉嗪组(5-ASA,200mg/kg)。其中正常组和模型组每日分别灌胃给予等量的蒸馏水和大豆卵磷脂乳液。每日一次,连续7天。每天记录小鼠体重。第8天处死小鼠,计算小鼠疾病活动指数,观察结肠损伤情况(结肠长度变化,结肠组织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结肠组织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IFN-γ的表达水平;Q-PCR检测结肠组织ZO-1、Occludin、Claudin-1和Claudin-2的mRNA含量表达情况;Westernblot检测结肠组织ZO-1、Occludin、Claudin-1、Claudin-2、E-cadherin、MLC、p-MLC、ROCK-1、GTPRhoA、TotalRhoA、p65和p-p65蛋白表达情况。
  结果:
  1.鸦胆子油中苦木内酯HPLC检测方法的建立
  采用Prontosil120-3-C18-ace-EPS(2.0mm×100mm,5μm)为色谱柱;以水(A)和甲醇(B)流动相,0.5mL/min梯度洗脱(0-2min,5-7%B;2-5min,7-30%B;5-15min,30-45%B;15-25min,45-60%B);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4nm条件下,在鸦胆子油中可以检测出苦木内酯成分鸦胆子苦醇。鸦胆子苦醇特征峰在鸦胆子油色谱中可达到良好分离效果。其检出限为0.8μg/mL,在2.5-8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精密度、稳定性、重复性试验的RSD均小于2%;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8%-102%之间,RSD均小于2%。
  2.鸦胆子油中苦木内酯的富集
  HPLC测定鸦胆子苦醇含量,BJO含4.09μg/g,BE-BJO含13.08μg/g,BF-BJO中未检出鸦胆子苦醇。分别制备油乳制剂,其相应的鸦胆子苦醇含量分别为0.818μg/mL,0.798μg/mL和0μg/mL。
  3.苦木内酯对鸦胆子油抗腹水瘤的影响
  小鼠腹水瘤模型实验结果显示,BJO和BE-BJO均能显著延长腹水瘤小鼠的生存时间,而BF-BJO对腹水瘤小鼠生存时间无明显延长作用。除此之外,BJO和BE-BJO能够不同程度的抑制小鼠体重和腹围的增加,降低腹水体积和腹水细胞活力,提高细胞凋亡率,上调miRNA-29b,调节p53介导的凋亡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并且无免疫器官毒性。
  4.苦木内酯对鸦胆子油抗溃疡性结肠炎的影响
  小鼠UC模型实验结果显示,,BJO和BE-BJO均能缓解小鼠体重减轻状况,恢复结肠长度,降低小鼠DAI评分,而BF-BJO不具有上述作用。除此之外,BJO和BE-BJO能够不同程度地降低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炎症因子TNF-α、IL-1β、IL-6和IFN-γ的表达水平,调节紧密连接(ZO-1、Occludin、Claudin-1和Claudin-2)mRNA和蛋白的表达以及RhoA/ROCK通路其它相关蛋白的表达。
  结论:
  1.鸦胆子油中含有苦木内酯成分鸦胆子苦醇。
  2.苦木内酯是鸦胆子油通过p53介导的凋亡途径,达到抗腹水瘤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而油脂成分不是。
  3.苦木内酯是鸦胆子油通过调节RhoA/ROCK通路相关蛋白,达到抗溃疡性结肠炎作用的主要有效成分,而油脂成分不是。
其他文献
船体结构的安全性与可靠性对于保证船舶的正常运营,保护船上生命财产的安全具有重要意义,船舶设计阶段最重要的工作之一便是保证船体结构在设计载荷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对船舶结构极限强度的研究已有较长历史,传统的极限强度计算方法考虑的多是单调载荷下一次性崩溃的情形。但实际船舶在恶劣海况下可能承受极值循环载荷,其引起的塑性累积效应会对船体结构的极限承载力造成影响。另一方面,在船舶的建造和营运过程中,结构中会产生
学位
随着船舶的不断大型化,海难事故数目增加,引起了学者们对船舶结构极限强度的重视。传统的船舶结构极限强度评估方法都是基于单次载荷下船舶所能承载的最大弯矩,但事实上,船舶在运输货物过程中,不仅要承受不同静力引起的载荷,还会承受波浪以及装卸货物引起的循环载荷。随着循环载荷作用次数的不断增加,船体梁的累积塑性变形不断增加,危险断面处的承载能力会不断降低。同时,随着循环载荷作用次数的增加,在船体结构的应力集中
学位
目的: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疗法在肝性脑病的临床应用存在较大争议。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根据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现有证据,利用meta分析系统评价利福昔明联合乳果糖治疗肝性脑病的疗效,为临床联合用药治疗肝性脑病提供依据。  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下列6个数据库,包括科克伦临床对照试验中心数据库(CENTRAL)、PubMed、Embas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数据库(VIP)、万
学位
研究背景及目的  20世纪40年代起,放射性碘治疗(Radioiodine,RAI)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辅助治疗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对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疾患的治疗过程中。放射性碘足一种发出β射线和γ射线的人工放射性核素,由于其可以被甲状腺高度选择性摄取,故几十年来因其效果显著、安全性高以及可以降低甲状腺癌的复发率等优势一直在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治疗中占据重要位置。除外其诸多优势,放射性碘治疗同
学位
目的:研究PCDH17在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对5-FU敏感性中的调控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  方法: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60例CRC患者肿瘤组织中PCDH17和自噬相关蛋白BECN1的表达情况,分析PCDH17和BECN1表达与CRC患者预后之间的相关性;在PCDH17表达缺失的结直肠癌细胞中重塑PCDH17表达,研究PCDH17对细胞增殖、凋亡、自
学位
研究目的  原发性腹膜后脂肪肉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Liposarcoma,RPLPS)是指源于腹膜后脂肪组织非特定脏器的一类肿瘤。RPLPS发病率较低,但由于局部复发率高,预后往往较差,目前尚缺乏较大病例数来探寻其预后相关因素的临床研究。本研究拟通过回顾性分析总结RPLPS临床病理特点,进而探寻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为RPLPS患者治疗方式选择,术后随访,预后判断提供
背景:  目前大多数对前列腺癌空间分布的研究方式是对前列腺根治性切除术后标本中癌灶分布的研究,而且患者多为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transrectalprostatebiopsy, TRBx)确诊。此方法可区分前列腺癌在尖部、中部到基底部的分布差异,但对前列腺癌在左侧腺体与右侧腺体以及移行带与外周带之间的分布差异有待进一步研究。而且很少有关于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癌组织具体比例方面的研究。本研究纳入81
学位
研究背景:  结直肠癌是世界第三常见的恶性肿瘤,我国结直肠癌以每年约3-4%的速度递增(37.63万例新发/每年)。寻找结肠癌发生发展中的关键分子,对于进一步阐明其可能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加精准的预测指标和临床诊疗方案具有重要的意义。  实体肿瘤增殖转移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的过程,通常伴随着正常组织稳态环境的破坏以及肿瘤相关环境的重塑等过程。低氧是肿瘤发生发展中代偿性代谢变化的重要特点。近年来,细胞间
学位
目的:  在糖尿病小鼠模型中观察无对颌磨牙的牙齿牙合向伸长过程中成骨细胞的分化及I型胶原蛋白在基因水平的表达,探究无对颌牙齿牙合向伸长运动的机制。  方法:  将C57BL/6J体重在20g-22g的雄性小鼠65只,随机分组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40只,正常对照组25只。实验组注射链脲佐菌素建立糖尿病模型,对照组注射柠檬酸钠溶液作为空白对照。造模成功后实验组随机选出25只小鼠组成糖尿病组小鼠,
学位
硒化铜纳米粒(Cu2-xSe NPs)是由金属元素铜与硫族元素硒所组成的硫属铜纳米材料,因其较强的近红外(NIR)吸收特性,而被广泛应用于光学诊断和光热疗法等诸多领域。近年来,随着Cu2-xSe NP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其生物安全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已有多种纳米材料被报道可穿透血脑屏障进入中枢神经系统,产生神经毒性,但Cu2-xSe NPs能否进入中枢神经系统,是否具有神经毒性及其神经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