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建构

来源 :聊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49926279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17年版)》基本理念强调构建以培育思想政治学科核心素养为主导的活动型学科课程。学科内容采取思维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等方式呈现,实现“课程内容活动化”、“活动内容课程化”。在课程实施中,基于核心素养培育目标,充分拓展教育资源和教育空间,创设活动教学情境,营造开放民主的师生氛围,倡导学生开展探究学习、合作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一基本理念与学习共同体理论不谋而合。学习共同体理论强调在学习中发挥群体动力作用,基于共同成长愿景,依托真实性任务,以相互作用式的学习观作指导,鼓励在学习过程中成员间深层次的协商对话、交流分享,最终实现成员全面成长的目的。本课题结合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实施的现状,探索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建构的策略。本课题除绪论和结语外,正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概述。对学习共同体、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基本概念进行界定。简要论述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建构的理论基础。说明学习共同体与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内在关联性,包括以共享愿景作为活动型课堂的基本指向;以真实性任务作为活动型课堂的依托;以合作学习作为活动型课堂的学习方式;以平等互动作为活动型课堂的师生关系;以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活动型课堂的最终目标。第二部分: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现状调查与分析。通过调查,发现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实施过程中现存问题,并对存在问题进行归因分析。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活动流于形式,缺乏实效性;学生的主体地位未得到充分发挥;教师对活动型课堂建构理念有待转变,能力有待提升;教师对教学目标设计导向不明确。成因主要包括缺乏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学生对活动型课堂的参与能力不足;教师缺乏活动型课堂建构的理论基础和组织能力;活动型课堂教学评价机制不健全。对当前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的建构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和把握,为后文建构策略的提出奠定基础。第三部分: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建构策略。针对上一章提到的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建构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结合学习共同体理论有针对性地进行对策研究。建构策略主要包括以真实性任务为依托,建立活动教学情境;以协商对话、交流分享为基础,建立师生交往互动的课堂关系;以小组合作学习为途径,突出活动教学在课堂中的核心地位;以共享愿景为基本指向,促进核心素养培养目标的实现。第四部分: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教学设计示例。本课题在探讨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建构的同时,还结合了高中教材,尝试着制作一个题为《人民代表大会: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的课堂教学设计方案,以期为学习共同体视角下高中思想政治活动型课堂建构提供范例。
其他文献
普通高校体育弱势群体是指因换慢性疾病、肢体缺陷或功能障碍等身体原因无法正常的参加常规体育课的大学生。该群体无法正常参加体育活动,也就难以实现全民健身计划。因此,这也成为了《“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和全民健身计划落实过程中的攻克重点和难点。关注弱势群体向来能体现更高的精神追求,被赋予更加崇高的社会地位。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是其重要组成部分,研究大学生体育弱势群体能体现社会人文关怀,与以人为本、健
每一所学校每年都会招收很多新教师来补充教师队伍,提高教师资源的全面性。新教师是教师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起点和关键,并且影响着未来教师职业生涯将如何发展。本文采用调查法,对威海某区部分新教师进行问卷调查,分析其共性,并选取三个具有代表意义的新教师进行访谈,研究其个性,结合自身作为新入职教师的实际情况,希望在共性与个性以及与自我专业成长相结合的基础上研究小学新入职教师的角色适应情况,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变得越来越重要,培养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成为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信息技术课程作为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信息技术操作能力为主要目标的必修课程,理应顺应时代的需要和新课程改革的趋势。为此,教育者开始纷纷探索、重视信息技术教学并将新方法用于教学中,其中项目学习作为一种教改方式逐渐受到重视。基于此,本文结合泰山版小学六年级信息技术教材,对教材中
随着社会的迅猛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人们越发的关注学生素质的提高。放眼世界各国,对于如何培养新时代所需的人才,学生素质的提高究竟需要怎样的教育理念、教育手段、教学方法策略,甚至于具体的教育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与研究。全面发展学生各方面的能力素养已是大势所趋,各国都在探讨符合本国国情的人才核心素养的发展模型,为发展未来国家软实力的国家竞争战略做准备。可见,在传统教育中,以理解和掌握知识为目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融合道德、心理健康、法律、国情等重要内容,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在实践中,道德与法治课程存在着课程地位不高、学生兴趣不高、任教教师幸福感不强诸多问题。面对以上问题,笔者将积极心理学相关理论引入道德与法治课程,试图从积极心理学视角提出优化措施。本次研究的主要内容为“积极心理学视域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研究和提升”,可
为了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延续与深入,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核心素养是我国进行深化基础教育改革的关注点,是进行课堂教学设计和实践的依据。基于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数学教学设计,将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融入到教学目标的设计和课堂教学过程中去,是新课改对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小学数学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困惑的问题。本研究立足于数学核心素养理念,探究小学数学教师教学认识与实践现状,试图对小学数学教学设计各个环节进行
家国情怀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德育教育的永恒主题,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凝心聚力,促进民族的进步发展,维护着各民族的团结统一。高中思想政治课既承担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又是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重要载体,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家国情怀意识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将家国情怀融入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对学生加强政治认同、深化国家荣誉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本
“网红”是伴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而产生的概念,当前,“网红”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业态和文化,在互联网与人们生活融合日益密切的背景下,“网红”已经成为了网民每日必须会关注的群体,“网红”在互联网平台上拥有极大的曝光量和话语权,这对网民的价值观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而初中学生由于本身的年龄特征并没有形成严谨的思维逻辑和全面的思想价值观,因此对“网红”的追逐现象较为普遍,但不可否认的是,部分“网红”也凭借着自身
为了提高思政课教学的实效性和教学质量,为了适应当今社会培养时代新人的需要,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推进需要传统教学方式的相应改革。作为教学方式改革的重要课题,“教育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要求思政课教师的教学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现象和事例,把复杂多样的思想政治课题有机地融入到生活中。将生活化的教学理念与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的有机融合,彰显了高中《哲学与文化》教学的持久生命力。本论文以高中《
笔者在实习的过程中发现数学概念的教学中还存在只重视结果,注重解题,忽视概念的获得过程、忽视对概念本质的理解的现象,这样的教学方法与《课标》理念相悖,也导致了数学概念教学效率低下。问题导学是一种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揭示数学知识的产生、发展与应用的思维过程。因而,将问题导学法应用于高中数学概念教学是非常有必要的。本文先是通过文献研究法,总结了国内外有关高中数学概念问题导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