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临床观察儿童青少年中低度近视患者配戴夜戴型角膜塑形镜3个月的角膜形态、角膜敏感性、泪膜、角膜上皮点染等客观指标的变化,结合主观问卷测评结果,综合评价角膜塑形镜对眼表的影响。
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视光门诊部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35例(最终纳入30例),平均年龄(11.10?2.09)岁,平均等效球镜(-2.77?1.04)D。分别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天、l周、1月、3月进行裸眼视力、验光、眼压、裂隙灯(角膜上皮点染分级)、角膜地形图等检查;完成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戴镜后1天除外);采用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测量角膜敏感性;应用Keratograph5M评价非侵入性泪河高度、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首发和平均)和眼红得分(结膜和睫状充血程度)。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右眼数据,P 结果:
1.戴镜前后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SE)、角膜平均曲率(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和角膜前表面偏心率(E值)均发生明显变化(P<0.001),而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P>0.05)。与戴镜前相比,UCVA(LogMAR)明显降低(即裸眼视力提高),其中第1月内降低显著(P<0.05);SE和K均明显降低,SRI显著增高,三者均于第1周内变化显著(P<0.05);E值明显降低,其中第1天内降低显著(P<0.05)。
2.戴镜前后中央角膜敏感性和眼压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角膜上皮点染情况也有所改变,而颞侧角膜敏感性和OSDI得分无明显变化(P>0.05)。与戴镜前相比,中央角膜敏感性于戴镜1周开始下降,戴镜1月下降至最低点(P<0.05),于戴镜3月恢复(P>0.05);眼压在戴镜1月时显著下降(P<0.05),之后维持稳定;角膜上皮点染病例数在戴镜后增多,以Ⅰ级为主。仅戴镜1月的中央角膜敏感性变化量和SRI变化量(r=0.394,P=0.031)、K变化量(r=0.385,P=0.035)呈较弱的正相关,其余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仅戴镜1月的颞侧角膜敏感性变化量和K变化量呈正相关(r=0.531,P=0.003),其余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OSDI得分变化量与K、SRI和E值的变化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3.戴镜前后非侵入性首发泪膜破裂时间(NIKBUTf)、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KBUTav)、非侵入式泪河高度(NIKTMH)和眼红得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NIKBUTf和NIKBUTav呈正相关(r=0.746,P<0.001);两者与NIKTMH(r=0.234,P>0.05;r=-0.118,P>0.05)、眼红得分(r=0.218,P>0.05;r=0.009,P>0.05)均无显著相关性。NIKBUTf变化量和K、SRI和E值的变化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通过重塑角膜前表面形态而降低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有效矫正近视,主要发生在戴镜第1周内;在3个月的配戴过程中泪膜、角膜敏感性、角膜上皮点染等眼表客观指标及患者主观不适感受并没有因角膜前表面形态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中央角膜敏感性发生先降低再逐渐恢复的过程可能是神经适应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眼表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近视矫正方法。
方法: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视光门诊部验配角膜塑形镜的儿童青少年近视患者35例(最终纳入30例),平均年龄(11.10?2.09)岁,平均等效球镜(-2.77?1.04)D。分别于戴镜前及戴镜后1天、l周、1月、3月进行裸眼视力、验光、眼压、裂隙灯(角膜上皮点染分级)、角膜地形图等检查;完成眼表疾病指数(OSDI)量表(戴镜后1天除外);采用Cochet-Bonnet角膜知觉计测量角膜敏感性;应用Keratograph5M评价非侵入性泪河高度、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首发和平均)和眼红得分(结膜和睫状充血程度)。应用SPSS22.0统计软件分析右眼数据,P
1.戴镜前后裸眼视力(UCVA)、等效球镜(SE)、角膜平均曲率(K)、角膜表面规则性指数(SRI)和角膜前表面偏心率(E值)均发生明显变化(P<0.001),而最佳矫正视力无明显变化(P>0.05)。与戴镜前相比,UCVA(LogMAR)明显降低(即裸眼视力提高),其中第1月内降低显著(P<0.05);SE和K均明显降低,SRI显著增高,三者均于第1周内变化显著(P<0.05);E值明显降低,其中第1天内降低显著(P<0.05)。
2.戴镜前后中央角膜敏感性和眼压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角膜上皮点染情况也有所改变,而颞侧角膜敏感性和OSDI得分无明显变化(P>0.05)。与戴镜前相比,中央角膜敏感性于戴镜1周开始下降,戴镜1月下降至最低点(P<0.05),于戴镜3月恢复(P>0.05);眼压在戴镜1月时显著下降(P<0.05),之后维持稳定;角膜上皮点染病例数在戴镜后增多,以Ⅰ级为主。仅戴镜1月的中央角膜敏感性变化量和SRI变化量(r=0.394,P=0.031)、K变化量(r=0.385,P=0.035)呈较弱的正相关,其余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仅戴镜1月的颞侧角膜敏感性变化量和K变化量呈正相关(r=0.531,P=0.003),其余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OSDI得分变化量与K、SRI和E值的变化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3.戴镜前后非侵入性首发泪膜破裂时间(NIKBUTf)、非侵入性平均泪膜破裂时间(NIKBUTav)、非侵入式泪河高度(NIKTMH)和眼红得分均无明显变化(P>0.05)。NIKBUTf和NIKBUTav呈正相关(r=0.746,P<0.001);两者与NIKTMH(r=0.234,P>0.05;r=-0.118,P>0.05)、眼红得分(r=0.218,P>0.05;r=0.009,P>0.05)均无显著相关性。NIKBUTf变化量和K、SRI和E值的变化量均无明显相关性(P>0.05)。
结论:
夜戴型角膜塑形镜可通过重塑角膜前表面形态而降低屈光度,提高裸眼视力,有效矫正近视,主要发生在戴镜第1周内;在3个月的配戴过程中泪膜、角膜敏感性、角膜上皮点染等眼表客观指标及患者主观不适感受并没有因角膜前表面形态的改变而发生显著变化;其中中央角膜敏感性发生先降低再逐渐恢复的过程可能是神经适应的结果。因此我们认为角膜塑形镜对儿童青少年眼表的影响较小,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近视矫正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