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的治疗及影像学分析

来源 :温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sxn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分析2016年首次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fluoresceinangiography,FFA)确诊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entralserouschorioretinopathy,CSC)的各种治疗方式所占比例,及其对应的FFA的影像学特征。通过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spectraldomain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SD-OCT)分析其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4周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研究。收集2016年1月1日至2016年12月31日首次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眼底内科进行FFA检查,确诊为CSC并在眼底内科接受治疗、随访的患者,共纳入359例418只眼,男性300例356只眼,女性59例62只眼,平均年龄44.9±8.6岁。(1)按照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视网膜激光治疗(lasertherapy,LT)(包括传统激光(conventionallaserphotocoagulation,CL)和阈下微脉冲激光(subthresholdmicropulselaser,SML)),半剂量光动力治疗(photodynamictherapy,PDT)及单纯口服药物治疗三种类型,分析不同治疗方式所占的比例,分析其对应的FFA上的影像学特征。(2)分析三种治疗方式治疗后4周与治疗前的中心视网膜厚度(centralretinalthickness,CRT)的变化,比较各种治疗方法治疗后4周的疗效。(3)观察不同治疗方式治疗后每4-6周规律随访至视网膜下积液(subretinalfluid,SRF)完全吸收的时间。
  结果
  359例418只眼中,激光治疗组所占比例最高,为55.7%(233只眼),半剂量PDT组最少,只有34只眼,占总治疗的8.1%;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所占比例为36.1%(151只眼),三组治疗所占的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P<0.0001)。对三组治疗方式对应的渗漏点位置统计分析:激光治疗组,渗漏点位于2环内的有153(65.7%)只眼,3环及外的有76(32.6%)只眼,1环的只有4(1.7%)只眼;PDT治疗组中,渗漏点位于1环的有30(88.2%)只眼,2环的有4(11.8%)只眼;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中,渗漏点位于1环的有84(55.6%)只眼,2环的有48(31.8%)只眼,3环的有19(12.6%)只眼,三种治疗方法对应的不同渗漏点位置之间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01),其中激光治疗组中2环及以外的比例明显高于1环,半剂量PDT组、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中渗漏点在1环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环(P均<0.05)。单独分析激光治疗组的233眼中,其中传统激光治疗组占45.1%(105只眼),渗漏点在3环及外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环,阈下微脉冲激光治疗组占54.9%(128只眼),渗漏点在2环内的比例明显高于其他环(P均<0.05)。
  治疗后4周有SD-OCT复查的共有99只眼,其中激光治疗组、半剂量PDT、单纯口服药物的眼数分别为60、23、16只眼,各组的CRT较基线平均下降值分别为165.80±126.05μm、151.48±113.10μm、79.19±100.24μm,三组间差别存在统计学意义(P=0.04)。其中激光治疗组CRT下降高于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组(P=0.011),激光治疗组与半剂量PDT组、半剂量PDT组与口服药物治疗组的CRT下降差异未见明显统计学意义(P=0.626;P=0.066)
  治疗后每4-6周规律随访至SD-OCT上观察到SRF完全吸收的共132只眼,激光组、半剂量PDT、单纯口服药物治疗的眼数分别为94、16、22只眼,SRF完全吸收时间分别为44.6±23.8天、34.5±6.8天、60.4±26.7天,三组间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2)。
  结论
  CSC的首次治疗是以激光治疗最多,其中传统激光光凝适用于渗漏点远离中心凹的患者,阈下微脉冲激光适用于靠近中心凹的患者。激光治疗在短期内降低CRT值最多,能尽快促进SRF吸收。
其他文献
目的:比较区域折射型与全光学面衍射型多焦人工晶体植入后的视觉质量。  方法:本实验为前瞻性非随机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共选取2016年11月至2018年6月于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患者48例(74眼)。根据白内障手术植入的多焦点人工晶状体类型不同共分为两组,植入区域折射型多焦点人工晶状体LS313-MF30共25例35眼作为折射组,植入全光学面衍射型多焦点人工晶
目的  观察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SMILE)和飞秒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Femto-LASIK)术后前向散射光和后向散射光的变化,并探讨前向散射光和后向散射光与对比敏感度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临床实验研究,该临床试验研究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屈光手术中心进行。共纳入70位(37男33女)受试者的70只眼睛(SMILE组36眼,Femto-LASIK组34眼)。对患者术前、
目的:通过对日间病房“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患者2小时、24小时、1周的眼压变化情况(其中将术后与术前眼压差值>10mmHg定义为眼压升高)进行观察和比较,分析影响白内障术后早期眼压变化的因素,并为日间病房白内障术后患者眼压变化监测提供临床指导意义。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1月20日至2018年6月22日于我院日间病房由同一位医师完成的“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联合后房
学位
目的:  葡萄膜炎,是包括了多种眼内炎症的总称,是造成发达国家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发病原因尚未明确,临床上治疗葡萄膜炎的一线药是类固醇(例如,地塞米松,曲安奈德).比起全身类固醇治疗,局部类固醇治疗如滴眼液,悬浮液或软膏所引起的副反应更小,更易被患者接受.然而,由于药物在角膜前会被快速清除和角膜渗透性较差,它们的生物利用度较低.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已经提出了很多种方法,包括使用黏合剂添加剂,微/
学位
目的:使用超高分辨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UHR-OCT)和数字化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定量评估软镜配适,并研究其对干眼的影响,为选择更合适的软镜配适提供指导意义。  方法:前瞻性队列研究。本实验共纳入21例(21只右眼)既往无接触镜配戴史的受试者,予以长戴软性接触镜矫正屈光不正,其中男8例,女13例,平均22.5岁。戴镜后1天、1周、1月、3月及6月的随访,分别使用UHR-OCT和数字化裂隙灯生物显微镜
学位
会议
期刊
目的:评估及比较LotrafilconA和BalafilconA两种硅水凝胶治疗用绷带镜(bandagecontactlens,BCL)在经上皮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transepithelialphotorefractivekeratectomy,TPRK)后使用的临床疗效,为临床TPRK术后选择BCL提供依据。  方法:27名行双眼TPRK术的患者参加该项前瞻性、双盲、平行对照临床研究。
学位
研究目的:  比较深板层角膜移植术(DeepAnteriorLamellarKeratoplast,DALK)和角膜胶原交联术(CornealCollagenCross-Linking,CXL)治疗晚期圆锥角膜(Keratoconus,KC)的长期疗效、不良反应以及患者满意度,分析影响患者满意度的因素,为临床医师和患者在选择治疗方法时提供一个参考。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纳入2
目的:  本研究应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流成像仪(Opticalcoherencetomographyangiography,OCTA)在手术前后对行飞秒激光小切口基质透镜取出术(femtosecondsmallincisionlenticuleextraction,SMILE)的近视患者行黄斑区脉络膜厚度(Choroidalthickness,CT)及毛细血管密度(Thedensityofchor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