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耳鸣为临床上的一种常见症状,对人体的危害不同,重者给患者的生活及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扰。搏动性耳鸣是指由机体结构所产生的异常声音传送到耳蜗,被患者感受到的有节奏的搏动性杂音,其发病率较非搏动性低,据统计仅占全部耳鸣患者的4%。根据病因不同,搏动性耳鸣可分为血管性耳鸣和非血管性耳鸣,临床以血管性耳鸣多见,血管性耳鸣是由于血管腔内血液湍流产生的杂音传到内耳被患者感知,与心脏跳动的节律完全一致。根据杂音来源的血管类型的不同,分为来源于动脉血管和静脉血管的血管性耳鸣。搏动性耳鸣的病因复杂多样,横窦—乙状窦憩室是引起搏动性耳鸣的一种血管性病因。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患者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因而其诊断和鉴别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目前,应用于搏动性耳鸣的影像检查方法包括颞骨高分辨率CT(HRCT)、头颅脑动静脉血管造影(CTA/CTV)、磁共振成像(MRI)、磁共振血管成像(MRA)、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MRV)、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及超声检查。其中,脑CTA/CTV检查被认为是搏动性耳鸣的首选影像检查方法,因一次检查能排除引起搏动性耳鸣的血管性(动脉、静脉)和非血管性病变,更好的指导临床治疗。目的本研究对搏动性耳鸣患者行双能量脑CT动静脉血管造影(CTA/CTV)检查,以探讨横窦—乙状窦憩室引起的搏动性耳鸣的CT表现。方法18例单侧搏动性耳鸣患者均采用双源Flash CT行双能量脑CTA/CTV双期扫描,采用CTV原始数据骨算法重建颞骨图像,将静脉期的80kV图像、140kV图像的数据利用软件后处理去除颅骨,得到静脉窦的减影图像。观察动脉期图像排除头颈部动脉性病变,如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瘘和畸形、颈动脉狭窄、闭塞、开裂及永存镫骨动脉;结合静脉窦的去骨减影图像,观察静脉期原始图像及重建的颞骨图像排除颈静脉球高位、异常髁导、乳突导静脉及中、内耳病变(慢性中耳炎、胆脂瘤、副节瘤、耳硬化症及Paget病)。结合脑静脉窦双能量CT减影图像,观察横窦、乙状窦的走行及形态,有无横窦—乙状窦憩室,在CTV软组织MPR图像及CTV原始数据重建的颞骨MPR图像上评估静脉窦憩室及其与邻近颞骨结构的关系。观察横窦—乙状窦憩室与静脉窦单侧优势型的关系。结果1、CTV双能量减影图像立体、直观地显示18例横窦—乙状窦憩室,可见静脉窦管腔局限性扩张,局部呈囊袋样、指状及棘样突起;利用CTV原始数据重建的颞骨图像示局部膨隆的静脉窦邻近的窦沟骨壁变薄,局部骨质缺如;CTV软组织窗MPR图像可观察到局部膨隆的静脉窦经骨壁缺如处疝入到邻近的乳突气房。2、本组研究中18例搏动性耳鸣患者耳鸣侧、横窦—乙状窦憩室、脑静脉窦优势侧均发生在同一侧,其中14例发生于右侧,其余4例发生于左侧,右侧与左侧发生比例为3.5:1。结论脑CTA/CTV检查能有效地诊断横窦—乙状窦憩室,对明确搏动性耳鸣的病因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为临床成功治愈搏动性耳鸣提供重要的影像学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