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近年来,人工智能、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编程课程得以在中小学课堂上发展和推广。Scratch的图形化编程工具理念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Scratch受到了许多中小学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很多学校都利用Scratch课堂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然而在实际的Scratch课堂上,其教学大都停留在表面。传统的Scratch教学模式未能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真实需求,学生在Scratch学习中普遍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年来,人工智能、开源硬件项目设计、编程课程得以在中小学课堂上发展和推广。Scratch的图形化编程工具理念符合创新教育的要求,Scratch受到了许多中小学老师和学生的欢迎和喜爱,很多学校都利用Scratch课堂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造性思维等。然而在实际的Scratch课堂上,其教学大都停留在表面。传统的Scratch教学模式未能满足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真实需求,学生在Scratch学习中普遍存在缺乏思维交流和表达、机械模仿、创新能力较弱等问题。基于此本研究基于沃拉斯的“创造性思维四阶段论”以及“目的明确的开放情境、以合作为中心的探究性学习、激发思维的载体工具”三个核心要素,笔者设计了包含创设情境、相关知识讲解、思维可视化、思维作品制作、作品展示与多元评价、优化与创新、学习和教学反思七个环节的面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Scratch教学模式,并通过两轮行动研究在Scratch课堂进行教学模式应用。采用创造性思维测验、问卷前后测、师生访谈等的形式收集定性与定量数据,根据数据分析结果得出以下结论:(1)从创造性思维数据看,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在冒险性、好奇性和想象力三个维度上均呈现出显著性差异;学生的具体问题解决能力在变通性和独特性两个维度上也呈现出显著性差异,说明本研究设计的面向创造性思维培养的Scratch教学模式能显著提高学生的创造性思维。(2)从实验后对学生的访谈记录和问卷调查数据看,学生对本研究的教学模式整体满意度高,本实验模式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学生对Scratch学习的态度。
其他文献
2014年9月发布的《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作为纲领性文件拉开了新一轮新高考综合改革,浙江、上海成为第一批改革试点地区。经过3年试点发现新高考自由选科背景下传统理科科目遭遇弱化的尴尬,浙、沪两地的化学选考率连年下降。本研究主要运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多层次剖析了“化学遇冷”问题,企图找出学生弃选化学的原因及提供对策。第1章绪论交代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现状以及研究设计。第
教师个人知识是教师个人通过自身的认识、理解、反思与运用,影响其教育教学实践的所有知识。长期以来,人们对于教师知识的理解大多基于心理学与哲学的角度,缺少教育教学实践的立场。为此,立足于课堂教学对教师个人知识进行研究,对教师的教育教学与专业成长具有重大意义。探究英语新教师个人知识的生成,能够帮助英语新教师挖掘个人的价值,同时也能挖掘出英语新教师个人知识的丰富教学意蕴,为其教育教学活动注入鲜活的生命力。
合作学习作为STEM课堂教学的主要组织形式,其成效受到多种因素的规约与影响,如合作任务类型、分组方式、组长领导力等。合作学习分组方式作为开展合作学习的关键一环,深刻影响着合作学习成效的生成。本文主要探索了STEM课堂教学的不同分组方式及其合作学习成效,以期为当前STEM课堂合作学习实践提供分组策略建议。本文首先梳理了有关合作学习及其分组、STEM合作学习的相关文献,并从组织社会学视角、团队管理相关
对真实事物进行可视化表征是科学家常用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有助于知识的表达、传播、交流和创造。21世纪以来,可视化表征开始被普遍用于教学领域,其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受到了大多数专家学者和一线教师的青睐和肯定。在教学中运用可视化表征有扎实的理论基础支持,但由于国内推行可视化表征教学仅有十来年的时间,可视化表征教学的实践研究并不丰富,且出现了“重表征工具,轻认知过程”的问题,其中有关个体可视化表征能力水
为了与新时代相匹配,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2014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发[2014]35号)启动新一轮的高考改革。新高考改革最大的特点是实行选考模式,浙江省作为改革试点省份,从2014年开始实行“7选3”选考模式,即除了语文、数学、英语三门必考科目,学生要根据本人兴趣特长,结合拟报考高校及专业要求自主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7门
计算思维一经提出,便得到了计算机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在当今科技驱动的社会,计算思维已经是每个受教育者应该具备的基本能力之一。对计算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视程度决定了国家未来的竞争力水平,因此世界各国在计算思维教育方面都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我国2017年教育部发布的新课标也将计算思维列为信息技术学科的核心素养之一。然而国内关于培养学生计算思维能力的课程研究非常少,尤其是高中阶段,迫切需要更新面向计算思维培
身处于多模态社会,意义的建构越来越依赖于各种符号资源的整合。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大部分的英语教材研究仍仅对语篇的单模态进行分析,侧重于研究某种符号系统的特点与作用,并未对在意义建构中的多种符号系统展开探究。本研究基于多模态话语分析视角,以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言学、Kress和van Leeuwen的视觉语法为理论基础,采用文献研究法、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英语教
《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提出,化学课程教育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为最终目的,实验作为化学课程的核心要素,其评价体系的建立对于实现化学课程教育的目标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2017版)》和香港高中化学科校本评核,建立化学实验能力评价体系,以人教版《化学1》(2003课标本)“铁盐和亚铁盐”为例,对学生化学实验能力的发展现状做出评价反馈。通过文献梳理,总结
STEM课程是当前世界教育改革的潮流与趋势,科学探究是STEM课程的重要环节。本文旨在研究探索STEM课程中的科学探究环节如何设计并实施表现性评价,从而落实教、学、评的一体化发展。本文首先在理论上分析了当前STEM课程评价面临的困境及其与表现性评价的适切性。在此基础上,本文从STEM课程中科学探究环节表现性评价的目标制定、任务设计、评分规则的拟定三个方面具体阐述了构建评价框架的基本过程。然后,采用
中等职业院校作为我国培养技术型人才的中坚力量,其教学质量决定着中职学生的整体素质水平。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学习方式正发生着变化,社会对职业教育也提出了新的要求,除了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外,还要求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批判性思维等高阶能力。传统的中职课堂大多采用“满堂灌”或“一言堂”的方式,不利于新时代中职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需求。深度学习作为一种培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教学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