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研究背景:癫痫是以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短暂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服用抗癫痫药物仍是治疗癫痫患者的主要方法,现有的口服、静脉注射、直肠给药等方式对于癫痫急性发作不定时、不定场所等特点仍无法做到及时治疗,因此新的给药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近年来,鼻腔给药方式因鼻腔特有的生理解剖结构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对于抗癫痫药物能否通过鼻腔给药入脑,对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海马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仍需进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癫痫是以神经元异常放电导致短暂脑功能障碍为主要特征的一种常见神经系统疾病。目前服用抗癫痫药物仍是治疗癫痫患者的主要方法,现有的口服、静脉注射、直肠给药等方式对于癫痫急性发作不定时、不定场所等特点仍无法做到及时治疗,因此新的给药方式的研究十分必要。近年来,鼻腔给药方式因鼻腔特有的生理解剖结构成为研究热点。目前对于抗癫痫药物能否通过鼻腔给药入脑,对癫痫持续状态所致的海马损伤起到保护作用仍需进一步研究。目的:(1)证明鼻脑通路的可行性(2)探讨鼻腔给左乙拉西坦对致痫大鼠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将实验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海人酸致痫组(KA组)、鼻腔给生理盐水组(KA+NS组)、左乙拉西坦鼻腔给药组(KA+LEV组)、LEV口服给药组(LOA组),分别予大鼠如下处理:(1)给药:大鼠给药前一天禁食,给药后正常饮食,给予KA+LEV组大鼠腹腔注射10%水合氯醛,麻醉后使用平头微量进样针将300mg/ml药物两侧分别滴鼻25ul/次,于造模前30分钟给药1次,造模后连续给药3天,每天2次,同样的给药方式给予KA+NS组生理盐水,LOA组于相同时间点给予相同剂量药物灌胃,Sham组及KA组仅腹腔麻醉,无其他处置。(2)大鼠行为学评估:各组大鼠分别于手术处理后评估行为学及一般情况。(3)HPLC色谱法测定大鼠嗅球及脑组织上清液出峰情况:Sham组(n=12)、KA+LEV组(n=12)分别取大鼠嗅球(n=6)及脑组织(n=6)预处理后进行高效液相色谱分析。(4)HE染色:Sham组(n=3)、KA组(n=3)、KA+NS组(n=3)、KA+LEV组(n=3)、LOA组(n=3)分别于SE终止后72H处死,HE染色。(5)免疫组化染色:Sham组(n=6)、KA组(n=6)、KA+NS组(n=6)、KA+LEV组(n=6)分别于手术处理后72H处死,行免疫组化染色。(6)Western blotting:Sham组(n=6)、KA组(n=6)、KA+NS组(n=6),KA+LEV组(n=6)分别于手术处理后72H处死,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1)大鼠造模及行为学测定:各组之间造模成功率及发作潜伏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SE终止后72H内KA+LEV组及LOA组与KA组相比发作频率减少,发作时长缩短,发作间期明显延长,大鼠精神状态及进食水于24H后基本恢复正常;KA组大鼠体重明显减低;KA+LEV组与LOA组相比无明显差异。(2)HPLC测定:色谱图药物出峰良好,内源性物质对其无干扰,其中Sham组加入LEV标准品后可见LEV峰,出峰时间为11.647±0.285min,KA+LEV组于嗅球和脑组织上清液样品中均可见同时间段LEV峰。(3)鼻腔给LEV减轻了癫痫后的病理损伤:HE染色结果显示,Sham组大鼠海马区细胞大致正常,排列整齐紧密,形态完整,KA组及KA+NS组CA1区可见椎体细胞层虽排列较规则,但部分神经元脱落消失,遗留细胞碎片,CA3区见明显的神经元细胞脱落、丢失和死亡,较CA1区损伤显著。与KA组相比,KA+LEV组和LOA组大鼠海马CA1及CA3区神经元损伤均明显减轻。(4)Western blot结果显示:KA组与KA+NS组Caspase3蛋白明显上升,Bcl-2蛋白显著下降,与Sham组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与KA组、KA+NS组相比,KA+LEV组Caspase3蛋白明显下降,Bcl-2明显上升,组间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5)免疫组化显示:与Sham组相比,KA组及KA+NS组Bcl-2阳性表达明显下降(P<0.05),KA+LEV组阳性表达较KA组上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pase3阳性表达在Sham组和KA+LEV组较低,与KA组及KA+NS组比较,组间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海人酸致痫大鼠可见海马神经元损伤的病理改变及凋亡相关因子Bcl-2和Caspase3的变化,以CA3区尤为显著,其次为CA1区。(2)LEV经鼻给药可在嗅球及脑组织中测出药物峰,证实了“鼻-脑”通路的可行性,提示鼻腔给药可作为治疗癫痫发作的有效方式。(3)LEV经鼻给药对癫痫大鼠海马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神经元的凋亡有关。
其他文献
目的:高血糖与行机械血栓切除术治疗的急性脑卒中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本研究探讨了入院血糖(admission blood glucose,ABG)、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HbA1c)等血糖指标对行机械取栓治疗的急性大动脉闭塞患者3个月不良功能预后的预测能力。方法:回顾性连续纳入329例接受机械血栓切除术治
目的:调查新诊断成人DM患者中LADA的占比情况,分析LADA和T2DM患者初诊时的临床特点及验证当前LADA临床诊断模型,以便及早进行筛查及干预。研究方法:经知情同意后,纳入自2015.03-2019.02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门诊及住院就诊的病程≤1年,年龄18-75岁的DM患者,男女不限,收集临床资料(一般情况、糖尿病患病情况、其他疾病史、个人史),测量并记录身高、体重、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
目的:本研究以急性期脑梗死患者为观察对象,旨在明确以下问题:(1)检测炎症消散因子消退素D1(Resolvin D1,Rv D1)、促炎因子白三烯B4(Leukotriene B4,LTB4)等脂质介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随时间及治疗方式变化的表达;(2)探讨远隔缺血后处理(Remote 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RIPost C)在急性期脑梗死中是否通过影响炎症消散
目的:横断面研究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慢性肾脏病(CKD)患者血清低氧诱导通路相关指标表达水平及与临床资料相关关系,分析其与疾病进展、肾性贫血、促红素低应答等相关性,为临床预测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本研究招募2019年1月-2020年1月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肾病内科住院确诊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血液净化中心行长期规律血液透析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整体研究对象根据其是否已行血液透析治疗分为非
本文把研究范围锁定在埃及高校汉语教学领域,把埃及高校汉语教学看作一个系统,选取该系统内有代表性的五所世俗大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通过文献研究、访谈、田野体验调查等方法梳理埃及高校汉语教学的国别现实背景和埃及高校汉语教学的宏观、微观现状及特点,最后采用宏观系统分析法总结埃及高校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对策。本文共分为四个章节。第一章为绪论部分,介绍论文选题的背景、研究方法、目的与意义以及研究现状。第
研究背景与目的:rt-PA静脉溶栓是急性缺血性脑梗死患者超早期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可增加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6个月的无残障独立生存率。与安慰剂治疗的患者相比,经rt-PA治疗的患者出血转化的风险更高,但这并不妨碍患者的总体获益。除了已知的出血转化的预测因子外,有动物研究表明,中性粒细胞在出血转化中发挥着一定的作用。在仅接受静脉rt-PA溶栓治疗的患者中,有研究表明较高的中性粒细胞计数、白细胞计
背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是导致发展中国家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抗血小板治疗至关重要。随着抗血小板药物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受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等遗传因素的影响,部分患者开始出现药物抵抗等现象,因此,个体化用药逐渐被人们所重视。替格瑞洛,是一种通过抑制纤维蛋白原受体途径的血小板
目的:维生素D(VD)缺乏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癫痫的发病机制。而中国北方癫痫患儿普遍缺乏VD。本研究在癫痫患儿常规抗癫痫药物治疗基础上,探讨VD添加治疗对癫痫疗效的影响,以期对中国北方癫痫患儿添加VD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2017年1月~2019年1月就诊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神经科门诊的77例癫痫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儿均给予常规AEDs治疗,其中42例添加VD治疗的患儿为VD添加组,
目的:研究95例儿童闭塞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提高对闭塞性支气管炎的认识。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19年12月于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小儿呼吸二科住院治疗并行支气管镜检查诊断为闭塞性支气管炎的患儿病历,共95例纳入本次回顾性研究,分析闭塞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结果:1.一般资料:纳入研究中的95例闭塞性支气管炎儿童,男61例,女34例。年龄16个月~15岁,平均年龄(6.33±3.51
目的: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DSA)为诊断血管狭窄的确诊标准,制定出TCD在诊断不同程度MCA狭窄的血流速度的最佳临界值,探讨评估血管狭窄的其他指标。方法:收集于2019年6月1日-2020年11月30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的有症状住院患者,完善TCD与DSA检查者。根据DSA血管狭窄程度将分为五组,分别为正常组、轻度狭窄组、中度狭窄组、重度狭窄组、闭塞组。收集双侧MCA、MCA狭窄远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