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污泥厌氧消化过程中的瓶颈阶段是水解酸化阶段。污泥预处理,可以破坏污泥的絮体结构,加快污泥胞外聚合物的破解,促进细胞内含物的释放与水解,加速水解酸化进程,缩短消化周期,提高厌氧消化效率,从而达到改善厌氧消化性能,提高污泥产气量的目的;并且能够缩短污泥停留时间,降低运行能耗。本文研究以次氯酸钠为预处理剂对剩余污泥进行预处理的效果以及对后续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对于污泥预处理的试验主要分析了次氯酸钠的投加浓度(以有效氯/g SS计)、处理时间以及pH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经试验表明,释放到水相中的有机物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有效氯投加浓度的增加、处理时间的加长、pH的升高而增加,以浓度为4g/L污泥为处理污泥,当有效氯投加浓度达到14.5mg/g SS、处理时间为4小时,SCOD浓度从29.0mg/L上升到348.1mg/L;总磷、总氮的浓度分别从1.1mg/L,33.2mg/L上升到22.9mg/L、51.2mg/L;多糖、蛋白质浓度分别提高了232.8%和611.3%。在最佳投加量和反应时间的条件下,有机物的浓度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对于厌氧消化性能的影响,以原污泥作为对比,研究了经过次氯酸钠预处理后,厌氧消化过程中污泥性质及气量等的变化。结果表明,污泥经次氯酸钠预处理后,在后续厌氧消化中平均日产气速率为34mL,比没有预处理的污泥提高了9.8%;经预处理后污泥厌氧消化总产气量为1055mL,比未预处理的提高了13.1%。产气量高峰出现的日期不同,经过预处理的污泥比原泥的提前了4d,这表示次氯酸钠预处理可以加速厌氧消化速度,缩短污泥停留时间。厌氧消化时SCOD是表示污泥水解增溶程度的参数。实验结果显示,次氯酸钠预处理促进了污泥的水解,厌氧消化过程中,预处理污泥的SCOD浓度高于原泥,最大值为487mg/L,比原泥中SCOD浓度的峰值大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