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九年制义务教育的普及,我国少数民族地区适龄儿童的入学率越来越高;但与此同时,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存在的各种问题也日趋显现出来。本文通过研究黔东南州占里村侗族村寨小学教育的困境,分析出占里侗族村寨小学教育困境的真正原因,并为今后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这对于民族地区转变基础教育理念,选择合理的教育资源配置,实现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以占里侗族村寨小学教育为研究对象,探索学校教育与村寨发展之间的关系,旨在发掘占里侗族村寨小学教育困境的深层次原因,寻找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发展潜力,从而推动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良性发展。本文遵循奥格布的文化生态学的理论范式,运用文化场域理论、文化选择理论、文化适应等理论和田野考察等相关分析方法,内容主要围绕教育资源的配置、师资力量状况、教育培养目标三个方面进行实地考察和调研分析。主要研究结论是:
(一)从投入机制的角度,根据人类学的文化场域理论和教育资源配置相关知识,分析侗族村寨小学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原因及其内隐的文化冲突。提出实现教育资源内涵式增长,需要经济投入,市场调节、政府政策调控、资源优化配置的共同作用;表明教育资源配置失衡,是占里侗寨的文化场域中主流文化与侗族文化相冲突的体现,反映侗寨小学教育资源匮乏与浪费的实际;
(二)从教师教育多元化的角度谈师资力量薄弱的影响因素,并运用文化适应理论分析得出民族基础教育的发展关键在于促进教师在多元文化并存背景下的文化适应性发展;
(三)从民族基础教育理念的角度,运用文化选择理论、少数民族双重性和教育的本质特点,分析教育认同取向上,侗族学生融入主流文化与疏离民族文化的冲突;需求倾向上,学校教育现代化要求与侗族地区本土化需求的不相融合。
最后,针对困境分析的结果,总结占里侗寨小学教育困境的特点,结合侗族村寨独特的天地人文社会形态、和谐自为的文化传承机制,从实际出发提出整合民族社区资源和学校资源从而优化组合是解决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有效途径;推动师资队伍多样化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人的适应性生存的最佳途径;树立学校教育价值观的多元化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学校教育与侗民族教育需求、人的和谐发展以及社会的良性发展相契合的关键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