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进城务工人员是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而产生的,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倍受政府和社会各届的关注,本研究试图从可行能力视角出发,调查随迁子女的教育可行能力情况。关注随迁子女可行能力情况,有助于加深对随迁子女可行能力不足的认识和寻找提高随迁子女教育可行能力的途径,从而促进教育公平。本研究的调查数据为政府决策、学校工作及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实证调研了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进城务工人员是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中的大规模人口流动而产生的,随迁子女的教育问题一直倍受政府和社会各届的关注,本研究试图从可行能力视角出发,调查随迁子女的教育可行能力情况。关注随迁子女可行能力情况,有助于加深对随迁子女可行能力不足的认识和寻找提高随迁子女教育可行能力的途径,从而促进教育公平。本研究的调查数据为政府决策、学校工作及家庭教育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本研究通过问卷、访谈等研究方法,实证调研了Z省8所中小学的随迁子女教育可行能力现状,采用量化研究从选择能力、参与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学习保障能力四个维度分析和探讨随迁子女教育可行能力的差异和影响因素。本研究主要包括四部分,第一部分是绪论,主要包括研究背景、研究问题、研究意义、核心概念界定、研究方法和文献综述;第二部分是研究设计,包括研究对象、研究内容、研究工具和预调查问卷分析;第三部分是调查结果与分析,主要有对随迁子女教育可行能力的现状描述性分析、随迁子女在不同人口学统计变量的差异分析和回归分析;第四部分是讨论与结论。
本研究通过对随迁子女教育可行能力的数据分析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第一,随迁子女教育可行能力总体得分均值为中等水平,其中,随迁子女的选择能力、信息获取能力和学习保障能力得分在中等水平之上,但参与能力维度得分较低,处于中等水平之下;第二,随迁子女教育可行能力在不同地区、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经济水平和就读学校类型几方面存在显著差异;第三,随迁子女教育可行能力的影响因素主要有随迁子女的年龄、年级、父母月收入情况和随迁子女就读学校类型。其中,随迁子女的年龄、随迁子女就读学校类型对教育可行能力有显著影响。
其他文献
随着城市建设脚步的不断加快,城市管理的重要性日益突显,城管在这其中也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城管执法由于历史原因、体制原因和执法对象的特殊性等原因,社会公众对其的评价一直不高,媒体对其的负面报道也屡见不鲜。目前有关城管的研究很多,但是大多都集中在城管的制度层面、城管执法的问题分析方面,而对于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的城管执法人员的研究相对较少。众所周知,一切的政治制度和管理模式,都需要人来执行,而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经过40年改革开放的腾飞发展,各行各业、各领域都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就。然而换挡期的经济增速放缓、阵痛期的经济结构转型升级遇到的瓶颈以及消化期的前期刺激政策带来的货币超发,这些“三期叠加”所带来的问题与矛盾也在此刻显现。大众社会情绪焦虑显著爆发,对其所带来的舆情问题,作为基层管理者的地方政府将首当其冲。而当前以“两微”(微信、微博)、短视频社交软件(抖音、快手)为主的自媒体快速崛起,
教师流动政策推行的目的是要保障义务教育可以均衡发展,促进城乡教师的资源能够均衡合理配置,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公平,让社会中的每一个公民都能够平等地得到受教育的权利。众多地方教育行政机构已经创设有关政策且展开教师流动层面的探索。不过,鉴于某些地方开展的教师交流活动没有变动原有教育系统的人事关系,教师在完成交流活动后又返回至原单位履职,这会造成某些教师在交流学校中无法完全投入到教学岗位中,某些具备特级职
卫生行政执法是国家法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负责实施国家卫生法律法规,维护公共卫生秩序,以保证人民群众的健康,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由此可见,优化改善卫生行政执法是各级人民政府和卫生计生部门的重要职责,也是建设法治社会的重要内容。虽然近年来卫生行政执法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但由于卫生行政执法的历史发展较短,理论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各种新情况、新挑战不断出现,需要在理论和实践方面不断深入探索。
近十年,中国电子商务迅猛发展,快递行业搭上这趟“顺风车”一直飞速发展。一方面快递企业飞速发展,另一方面对快递业的监管经验仍处于起步阶段,现实要求进一步完善快递行业监管的能力。而现阶段关于快递行业监管的研究多停留在企业竞争力构建和宏观层面的监管,极少以地方政府为研究视角。笔者结合自身的工作经验,尝试以快递行业一线监管部门为研究视角,既能充分准确总结当前面临的困境,为今后行业监管提供思路建议,对于丰富
新世纪、新阶段,着眼于可持续发展和人才的总体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推出了统筹六大人才队伍建设的发展战略。其中提出,要打造一支宏大的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培养造就一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即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队伍建设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教育适应科学技术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与转型的必然要求。大力推动应用型人才培养,有利于弥补中国人力资源劣势,促进人力资源强国的建设。 本研究从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浙江学前教育取得显著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但浙江学前教育在整个浙江教育体系来看,仍属于短板,存在发展不均衡不充分不适应的问题。因此,研究浙江学前教育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发展历程,回溯历史进行经验总结,梳理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与瓶颈,对于补全浙江学前教育短板,对进一步促进浙江学前教育发展以及对中国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主要用文献研究法和历史研究法,通过对与学前教育有关的数据
在重视精神利益的教育机构雇佣关系中,组织公平感作为成员十分敏感的心理要素,是教师群体与学校组织建立良好稳定的心理契约的关键纽带。教师的组织公平感问题关系到个体对学校组织或社会资源分配的认可程度,深度影响着教师群体的士气和行为。因此,教师群体良好的组织公平感是个人和学校稳健发展的前提。一方面,基于中国小学教育管理制度特征进行组织公平感维度分析与检验,有助于扩大其应用范围,争取对学校管理理论进行有益补
学业适应性是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克服困难,努力在“学习动机态度”、“学习方法和能力”及“自我认知与心理”上进行调整,并在“学校教学与管理”及“学习环境与社交”中维持平衡,由此获得良好学习效能的心理倾向,而衡量该心理倾向的标准即学业适应能力。大学生的学业适应是其社会化的起始点,其适应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他们在大学阶段的学业成就,甚至影响到他们社会融入的能力。在高等教育趋于普及化阶段,越来越多大学生群体的内
教育贫困是贫困的关键,也是加剧经济贫困的重要原因。随着“精准扶贫”战略的提出,教育扶贫便成为精准扶贫战略的根本保证,扶贫则需要找准贫困点所在。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由经济贫困逐渐转向能力贫困。那么西部农村留守儿童在教育发展上存在哪些能力的不足,背后的原因是什么。本研究选取四川省一个贫困县的典型留守儿童作为个案,采用质性研究方法,通过深入地访谈和观察,了解西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发展的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