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三角城市群绿色基础设施时空格局变化特征研究

来源 :浙江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c7257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过去30年,中国以人类发展史上前所未见的速度、深度和广度实现了城市化进程。据联合国开发环境署预测,2030年,中国的城市化人口将突破10亿大关,城市化水平将达到70%。快速的城市化建设成为了是推动中国经济腾飞的重要引擎,也是交通拥堵、耕地流失、生态破坏等一系列的城市病灶。本文以中国城市化进程最快,最能代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模式的长三角城市群为例,研究了城市绿色基础设施的时空格局特征。首先,我们应用ArcGIS平台,建立了2000和2015年之间的土地利用类型变化矩阵。结果显示:(1)耕地的流失量最大,约10.6%的耕地都转换为了建设用地。二十世纪头十年粗旷、无序的城市建设,严重了影响粮食安全问题。(2)林地的保留率最高,达95.80%,近十年的森林资源保护,颇具成效。但是流失的林地中,有约2.24%的林地转化为耕地,导致土地的生态价值退化。基于此,我们以绿色基础设施(林地、草地、水域)作前景,灰色基础设施(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为背景,生成了绿色基础设施时空分布图。从数量关系看,绿色基础设施在城市空间中的占比变化不大。因而,我们进一步分析了绿色基础设施的形态学空间结构。利用GuidosToolBox中的形态学空间分析模块对绿色基础设施的空间结构进行剖析,生成了三个年份的形态学空间分析图。结果显示:(1)作为生态源地的核心区流失最多,面积下降1089.65km~2,流失的63.93%转化为了边缘。灰色基础设施对源地从内部的蚕食,是这十五年生态源地数量下降的主因。(2)支线的比例增加最多,增加了24.96%,不同生境斑块间的生态联系被切断,景观连通性急剧下降。最后,我们利用变化矩阵分析了十五年间各功能要素的相互转换规律,在生态保护空间和资金有限的情况下,最大程度发挥不同绿色基础设施要素的生态功能,用最小投入解决景观破碎化问题。协调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找到社会发展与生态系统稳定之间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其他文献
植物内生真菌与宿主植物长期共存,进化出了独特的代谢机制。从这些代谢产物中寻找具有药用价值的活性分子,是当前新药及成药前体来源的重要途径。药用植物内生真菌来源于传统
目的观察HLA半相合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haploidentical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aplo-HSCT)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 anemia,AA)克隆演变继发
本文基于金兹堡-朗道理论的相场法,研究了以PbTi03(PTO)为代表的二维外延铁电薄膜在四种不同叉指电极分布下的畴结构演化,也探讨了基体约束对铁电薄膜畴结构演化的影响。四种
闽江为中国东南沿海最大的山溪性河流,对福建省经济发展以及台湾海峡物质源汇研究均有重要影响。由于历史原因,闽江入海物质的研究较为薄弱,碳的输运与转化研究甚至处于空白
全球社会经济的发展与充足的能源供应紧密相关,热能储存技术被确定为保障能源在时间及空间上相对平衡的关键技术。相变储能技术是利用相变材料在相变过程中吸收或放出相变潜
高致病性禽流感(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HPAI)是由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ighly Pathogenic Avian influenza virus,HPAIV)引起的家禽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
数值模拟是强地面运动研究的常用手段之一,对于强震记录不足地区的地震动危险性评估更具有重要意义,但当前强地面运动数值模拟仍面临一些方面的挑战,包括高频带模拟和场地效
随着城市超高层建筑结构的快速发展,在对建筑艺术追求的同时,不规则的超高层结构已经普遍存在;由于超高层结构有自振周期长的特点,在长周期地震动作用下,竖向有刚度突变的楼
太阳能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一直是备受瞩目的可再生能源之一,通过太阳能电池的光生伏打特性便能将太阳能直接转换为电能,并且其环保性远高于传统的火力发电。目前商业化运用最
近年来,医院、车站、商场等公共建筑朝着规模巨大化、功能复杂化发展,建筑体量的增大和复杂功能的整合使建筑物内的人群构成更加复杂,此类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疏散问题也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