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牙冠出龈至到达咬合接触的全过程叫做萌出,而智齿在其整个发育过程中有多种转归,其中包括不能萌出(骨埋伏和低位阻生)、部分萌出(中位和高位阻生)和完全萌出。不能萌出和部分萌出的智齿大多都会导致邻牙龋坏、智齿冠周炎等问题,因此在临床上属于应该拔除的范畴。即便存在一部分可以完全萌出的智齿,看似可以保留,但事实上这一部萌出分智齿在建牙合过程中很难与对牙合牙建立完善的咬合关系,可能出现无接触(锁牙合)、点状接触、不全接触等,使智齿本身的自洁能力下降易于龋坏;即便能够建立正常咬合关系,但因覆牙合覆盖程度的异常而常常成为咬颊、咬舌等潜在创伤因素。因此,萌出智齿中存在相当一部分不具备有效利用价值。然而在临床实践中对于智齿是否应该进行预防性拔除仍存在争议,本研究以萌出智齿的有效利用率为考量标准,对于弋矶山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0~50岁年龄段人群进行口腔检查,检查其智齿萌出情况(不能萌出、部分萌出、完全萌出)、咬合状态(无接触、点状接触、不全接触)、牙体情况(是否存在牙体牙髓疾患)、与周围软硬组织情况,收集并分析数据,探讨萌出智齿的有效利用率,以期为智齿的预防性拔除提供依据。目的:以萌出智齿的有效利用率为考量标准,对弋矶山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20~50岁年龄段人群进行口腔检查,检查受检人群智齿萌出情况,探讨萌出智齿的有效利用率。方法:以萌出智齿的有效利用率为考量标准,对于弋矶山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中青年人群进行口腔检查进行口腔检查,以年龄20~50岁,身体健康,无颜面畸形,无口腔颌面部手术史,检查对象智齿纳入有效利用的标准为:(1)智齿正常萌出;(2)与对牙合牙有良好的咬合关系;(3)自身无不可治疗的牙体疾病;(4)对邻牙无影响;(5)不属于创伤因子(如叫颊咬舌等)。调查内容涉及智齿萌出情况(不能萌出、部分萌出、完全萌出)、咬合状态(无接触、点状接触、不全接触)、牙体情况(是否存在牙体牙髓疾患)、与周围软硬组织情况,收集并分析数据,探讨萌出智齿的有效利用率,以期为智齿的预防性拔除提供参考。结果:1.本研究共统计的502例患者中,共萌出智齿1509颗,其中可有效利用的有91颗,萌出智齿有效利用率为6.03%;2.本研究共统计的502例患者中,其中男性263人,女性239人。男性萌出智齿705颗,有效利用的有56颗,有效利用率为7.04%,女性萌出智齿714颗,有效利用的有35颗,有效利用率为6.03%;男女的萌出智齿有效利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本研究共统计的502例患者中,其中上颌萌出智齿752颗,有效利用的有44颗,上颌萌出智齿的有效利用率为5.85%;下颌萌出智齿757颗,有效利用的有47颗,下颌萌出智齿的有效利用率为6.21&%,上下颌之间萌出智齿有效利用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本次研究的91颗可有效利用的萌出智齿中,仅有26对智齿(52颗牙)具有对牙合关系并能够行使有效功能。其余39颗牙齿虽然单独评价可以有效利用,但对牙合智齿因龋坏、牙髓炎或其他原因而满足拔牙适应症,故事实上也属于无效利用状态,一旦对牙合牙拔除则成为无对牙合牙,长期以往则可能因为其伸长等原因引起自身、邻牙及周围软硬组织损伤,故也应当拔除。因此可得出结论:临床上大多数萌出智齿的有效利用率很低,应当对智齿进行预防性拔除。结论:1.萌出智齿平均有效利用率为6.44%;2.萌出智齿有效利用率在男女性别上无统计学差异;3.萌出智齿有效利用率在上下颌之间无统计学差异;4.临床上萌出智齿的有效利用率很低,建议对智齿进行预防性拔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