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相与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相关危险因素对照研究

来源 :青岛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zhou5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单相抑郁发作及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相关危险因素及差异性,为不同亚型抑郁障碍患者自杀行为预防和干预提供更精准的危险因素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1日~2020年7月31日在山东省戴庄医院出院的抑郁障碍患者。共入组665例,按照是否伴有自杀未遂分为单相伴自杀未遂组192例(简称为单相自杀组)、双相伴自杀未遂组175例(简称为双相自杀组)、单相对照组166例及双相对照组132例。采用自制《人口学资料调查表》和《疾病临床特征调查表》患者人口学资料(包括家族史、不良嗜好、年龄、性别、婚姻状况、工作状况、受教育程度)及临床特征(包括起病年龄、既往发作次数、是否伴焦虑症状、是否伴不典型特征、是否伴其他症状、是否伴有惊恐发作)等信息。调阅患者病案中首次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与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评定患者的抑郁及焦虑状态。运用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处理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别讨论单相抑郁发作及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1.单相自杀组与单相对照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单相自杀组患者在既往发作次数多于对照组,在自杀家族史、伴有躯体不适、惊恐发作、强迫、精神病性症状等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双相自杀组与双相对照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双相自杀组在自杀家族史、首发年龄、既往发作次数及精神病性症状方面高于对照组,在躯体不适、强迫方面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单相自杀组与双相自杀组人口学资料及临床特征比较:单相自杀组女性(61.9%)、已婚(82.8%)比例及伴有焦虑(精神焦虑80.7%,躯体不适50%)高于双相自杀组,在不良嗜好(饮酒史11.4%,吸烟史16.5%)、家族史(24.5%)、既往发作次数(14.2%)、惊恐发作(8.5%)、强迫(8%)、精神病性症状(46.2%)方面所占比例均低于双相自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单相自杀组与单相对照组HAMD-17、HAMA评分比较:单相自杀组在HAMD-17总分及焦虑躯体化因子、睡眠障碍因子、阻滞因子、认知障碍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在体重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自杀组HAMA总分高于对照组,躯体焦虑因子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5.双相自杀组与双相对照组HAMD-17、HAMA评分比较:双相自杀组HAMD-17总分及体重、睡眠障碍因子、阻滞因子、认知障碍因子评分高于对照组,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相自杀组HAMA总分及躯体焦虑因子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6.单相自杀组与双相自杀组的HAMD-17、HAMA评分比较:单相自杀组及双相自杀组在HAMD-17的因子分中,单相自杀组HAMD-17评分中认知障碍因子、阻滞因子、体重因子、睡眠障碍因子评分低于双相自杀组,而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高于双相自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单相自杀组HAMA评分中焦虑躯体化因子评分高于双相自杀组,但焦虑总分值低于双相自杀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7.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以自杀未遂为因变量,以首发年龄、性别、学历、婚姻状况、有无自杀家族史、有无不良嗜好、是否伴不典型症状、是否伴有精神病性症状、是否伴有惊恐发作症状、是否伴有强迫症状、是否伴有睡眠障碍、是否伴有焦虑、既往发病次数、HAMD-17和HAMA各因子分为自变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阳性自杀家族史(OR=1.811,P=0.042)、惊恐发作(OR=3.216,P=0.029)、强迫(OR=4.105,P=0.031)、精神病性症状(OR=2.633,P=0.000)、躯体不适(OR=1.959,P=0.007)是单相抑郁发作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既往发作次数(OR=0.239,P=0.000)是单相抑郁发作患者自杀的保护因素。阳性自杀家族史(OR=3.27,P=0.002)、既往发作次数(OR=3.045,P=0.000)、伴有精神病性症状(OR=4.656,P=0.000)是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的危险因素,强迫(OR=0.184,P=0.000)和躯体不适(OR=0.378,P=0.005)则为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自杀的保护因素。结论:1.单相自杀组患者较双相自杀组患者,女性、已婚比例更高,焦虑症状更显著。2.双相自杀组患者较单相自杀组患者在强迫、惊恐发作、精神病性症状方面比例更高,不良嗜好、既往发作次数更多,家族史更显著。3.阳性自杀家族史、惊恐发作、强迫、精神病性症状、躯体不适可能导致单相抑郁发作患者自杀风险更高。阳性自杀家族史、既往发作次数、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可能导致双相抑郁障碍患者自杀风险更高。
其他文献
目的探讨来那度胺单药维持治疗中高危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安全性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并分析影响维持治疗疗效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2月至2021年4月就诊的90例DLBCL患者,其中45例接受来那度胺单药维持治疗作为观察组,45例未维持治疗作为对照组。收集包括年龄、性别、初诊时间、分期、分级、国际预后指数(IPI)/年龄调整的国际预后指数(aa-IPI)、B症状、东部肿瘤协作组(EC
学位
研究目的:既往研究表明,婚姻状况与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之间存在联系,但其具体机制尚未明确。本研究旨在探索中国北方汉族认知正常人群婚姻状况与AD脑脊液(cerebrospinal fluid,CSF)生物标志物之间的关联。研究方法:本研究人群来源于中国人阿尔茨海默病生物标志物与生活方式(Chinese Alzheimer’s Biomarker and Lif
学位
目的:研究人源诱导多能干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hiPSCs)来源的外泌体(hiPSCs-exosome,hiPSCs-Exo)的促血管生成能力,并对其中的分子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旨在为解决泌尿系组织工程修复过程中因移植物血供不良而导致修复失败提供新的思路。方法:(1)通过免疫荧光和流式细胞术鉴定hiPSCs的多能性标志物的表达;通过两步诱导法
学位
目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大气颗粒物(Particulate Matters,PM)暴露可诱导心毒性,但相关致病机制尚不明确。本研究通过构建真实环境颗粒物暴露模型、心肌细胞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受体β(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 Receptorβ,PDGFRβ)高表达模型、小鼠心脏组织PDGFRβ高表达模型、心肌细胞甲基化抑制模型深入探讨大气PM暴露诱导PDGFRβ
学位
目的探讨基于增强CT影像组学对胸腺瘤组织学分型的预测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226例经病理证实的胸腺瘤患者,其中低危组胸腺瘤146例(A型、AB型及B1型为23例、96例及27例),高危组胸腺瘤80例(B2型、B3型为53例、27例),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159例)及测试集(67例)。利用ITK-SNAP软件沿动脉期(AP)及静脉期(VP)肿瘤的最大层面进行手动勾画,生成感兴趣区(ROI)
学位
目的:调查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lash Glucose Monitoring,FGM)对接受胰岛素强化治疗的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儿童血糖控制的影响及患儿满意度。方法:选取2016年11月至2021年5月青岛市妇女儿童医院内分泌代谢科住院诊断及规律随访的142例T1DM儿童为研究对象。(1)资料收集:门诊、病房及电话随访收集患儿相关资料:性别、年龄
学位
目的:利用鸡胚模型探究六氟环氧丙烷二聚体(HFPO-DA)暴露所诱导的类似全氟辛酸(PFOA)的发育心脏毒性及肝脏毒性,并明确其有害作用剂量,探究其潜在的分子机制,为HFPO-DA的毒理学信息做出进一步补充,为HFPO-DA暴露的人群健康风险评估提供新的科学依据。方法:在鸡胚发育0天(ED0)时,根据蛋重将受精蛋均匀分配到6个处理组:阴性对照组(葵花籽油)、阳性对照组(2mg/kg(蛋重)PFOA
学位
目的探讨头状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临床株对利奈唑胺耐药的分子机制及其同源性,为医院感染的预防和控制及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提供依据。方法35株葡萄球菌收集自7所教学医院的住院患者,包括30株头状葡萄球菌(28株对利奈唑胺耐药,2株对利奈唑胺敏感)和5株对利奈唑胺耐药的表皮葡萄球菌。通过梅里埃Vitek-2 Compact系统对菌株重新鉴定和药敏试验。利奈唑胺耐药cfr和optrA基因则通过PCR扩增和产
学位
药物性鼻炎(rhinitis medicamentosa,RM)是指有鼻塞症状的患者长期、过量应用鼻部减充血剂导致的鼻黏膜非变应性炎性反应,特征为持续性鼻塞。若停止使用鼻减充血剂后鼻塞症状迅速反弹,这使得患者増加使用鼻减充血剂的频率和剂量,进而造成药物依赖。RM的治疗方法主要有鼻喷糖皮质激素、手术治疗等方法。其中糖皮质激素疗效比较确切,但部分患者有激素禁忌症或抵触激素治疗,加之患者停用减充血剂后鼻
学位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双侧双重腹横肌平面(bilateral dual transversus abdominis plane,BD-TAP)阻滞对全麻下老年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患者的肌松作用、对术中呼吸力学、手术条件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的患者60例,年龄65~80岁,ASA分级Ⅰ~III级,BMI 18~30 kg/m~2,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全身麻醉+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