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方文化长期以来对情绪都有很强的偏见,教育研究领域也对理性和情绪保留着传统的二分法。就连历来侧重于研究作为社会主体的“人”以及人与社会结构之间关系的社会学在1970年代以前都很少关注和研究作为社会主体的“人”的情绪问题。因此,情绪长期以来都处在学术研究的边缘位置。学术界对教师情绪的这种忽视也导致教育研究者长期忽视对教师情感因素的关注。尽管教育研究者熟悉教师“做什么”和“如何思考”,但很少知道他们在教学时“如何感受”,很少了解促使他们投入工作的情绪和愿望。 可喜的是,教师情绪在近年来已经成为包括教育研究在内的社会学、心理学等许多学科领域的共同研究趋势,但是由于情绪长期受到学者和研究人员的忽视,尤其是国内目前对教师情绪的研究还非常有限,专门针对教师情绪问题的研究也大多停留在一线教师的经验分析层面,而缺乏实证研究的支持,相关的概念和理论框架都没有考虑教师情绪的地位和作用。因此,教师情绪研究总体上仍处于起步阶段,还有大量的问题等待人们去发现和探讨。 诸多学者的研究已经证明,无论是教师这个职业还是教学这项工作,除了具有理性的、线性的一面之外,它还具有人性的、情感的一面,正是这个侧面大大增加了教学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因此,打破传统的理性与情感的二分法,沟通行为、认知和情感之间的研究就成为教育领域中对教师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也是为了弥补现有教师研究视角的不足之处。 本研究采用文献分析法,在理论上梳理了国内外教师情绪研究的发生、发展,归纳总结了教师情绪研究的理论基础,以期丰富对教师情绪的理解,唤醒人们对教师情绪研究的重视,关注教师情绪对教育教学、学校领导、课程变革以及教师专业发展等的作用和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目前教师情绪研究对我国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所具有的积极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