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之一《麦可白》中所描绘的麦可白是一个性格特征复杂的立体性人物。在其由善至恶的转变过程中,其人性的双重性——善与恶在莎士比亚笔下辩证地体现出来。导致麦可白走向毁灭的内因是其抱负(野心)和权欲,而外因则不仅是女巫的蛊惑和麦可白夫人的引诱,也是封建世袭制度、社会动荡以及邓肯王的愚蠢无能。在内外因的相互作用下,麦可白在做出谋杀的决策前,经历了激烈的思想斗争及内心冲突,最终,选择了恶,放弃了善,从而由一个受人尊敬的民族英雄转变为弑君谋位,滥杀无辜的凶手,踏上了自我毁灭的不归路。在麦可白堕落的过程中,其暴力成了双刃剑,既伤他人又伤自己。麦可白的善与恶之间这种两极性辩证关系和摆动体现了莎士比亚人物的真实性与人物所具有的普遍意义。由于时代的局限性,麦可白在缺乏公平竞争的封建等级制度下,正常的个人需要得不到尊重,个人的正常发展得不到保障,其人性也因此而扭曲变态。因此作者在表达惩恶扬善的人文主义思想的同时,也表达了对麦可白的同情——不仅因其善的一面,也因其生不逢时的一面。在此特定条件下中性词“ambition”因外因的影响就有了褒贬之分:抱负和野心。要客观地评价麦可白,除了强调决定性内因“ambition”外,也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社会环境及其制度的影响,因为当提供了适当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环境和机会时,人的本性是善良的,至少是中性的。恶则是环境造成的。根据马斯洛人的需要理论及弥尔顿和林肯以人为本的宝贵思想,并用老子和毛泽东的辩证观点评价麦可白,这样有助于进一步解读为何麦可白既是罪人又是无辜的人,如动态地置其于一个平等、民主的社会,他有权实现自己的抱负而无须付诸暴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