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怀旧到消亡——谈冯内古特的宗教意识的演变

来源 :安徽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ngz4505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库尔特·冯内古特是美国当代文坛上颇有影响的作家,其创作生涯跨越了大半个世纪。本文旨在提供一种新的解读方式,以宗教这一视角为契入点,指出宗教是冯内古特宗教小说一直以来的关注焦点,而经过不同的创作阶段,冯内古特的宗教意识也经过了一个渐变的过程:即从《自动钢琴》中的宗教怀旧,到《挑绷子游戏》中的宗教荒诞,最后发展成为《五号屠场》中的宗教消亡。文章的介绍部分指出宗教是冯内古特文本一直以来关注的焦点。由于国内冯内古特研究尚未到达宗教领域,因而主要列出国外冯内古特研究中对于冯内古特文本中所反映的宗教意识方面的相关评论。文章总体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分析冯内古特创作初期的宗教意识。第二部分则着重于分析冯内古特所创造的博肯诺教与现实社会中的基督教的比较,指出冯内古特的创作用意在于讽刺现实社会中的基督教。与创作初期相比,在这一阶段,冯内古特的宗教意识有了根本性转变。在文章主体的第三部分中,笔者继续关注其文本中宗教意识的变化。在冯内古特最为著名的著作《五号屠场》中,通过塑造替罪羊形象的比利,冯内古特的宗教意识最终达到宗教消亡的境地。而第三章节则用于讨论冯内古特所处的社会文化大环境对其宗教意识的影响。第三章节主要分析冯内古特所处的社会背景,这一分析解释了为什么宗教是冯内古特一直以来关注的中心以及冯内古特宗教意识是怎样经历了一个渐变的过程。总之,宗教的作用在冯内古特的小说中经过了一个渐变的过程。从其早期作品中,宗教作为一种“精神出路”;到中期文本中,宗教被视为一种荒诞机制而受到批判;再到其创作成熟期,作者开始从历史层面来看待宗教,认识到宗教的原始功能已逐渐消亡。而这一过程,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是冯内古特受当时社会状况及思潮作用的结果。
其他文献
Austin在1955年提出言语行为,Searle将其进一步发展,自此言语行为已经成为第二语言习得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的话题。Austin指出研究言语行为的目的在于回答人们如何通过语言行事
中国改革开放尤其入世以来,法律翻译空前繁荣,然而问题不少。归纳起来,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准确不够,误译较多;二是可读性差,翻译腔严重。究其原因,客观上由于法律语言、法律翻译
  克里斯多夫·马洛(1564-1593)是英国戏剧界一位先锋派人物。本文的主题是通过对他的代表作《帖木耳大帝》的分析,阐述了马洛含混的观点。序言中简单介绍了马洛的生平和作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随着西方翻译研究领域出现的“文化转向”,翻译研究开始从传统的“忠实”、“对等”的原则转向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译者不再从属于原文和原作者
英语作为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已成为人类生活各个领域中使用最广泛的语言。近年来,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深入,英语学习(EnglishLearning)与英语教学(EnglishTeach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在国外二语习得或语言学习理论的影响下,结合我国当前社会对英语使用的新的要求,英语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正在不断深入到英语教
语言是人们用米交流思想、传递信息、表达感情的工具。语言以不同社会成员的认可为前提,以约定俗成的方式存在于生活中,反映出使用该语言的民族的风俗习惯、经济和社会发展。语
在圣经旧约的《创世纪》篇2:18中讲到:女人生而为男人的“帮手”。在许多宗教经典中,女性都被形容为男性的从属。这逐渐变成了男性振振有词,拿来肯定自己天生优越性的一种证据了
世界经济联系空前紧密的今天,国际商务交流变得尤为重要。“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是中国应对国际问题,贡献中国力量的标志。在日益频繁的商贸往来中,商务演讲作为商业信息传播与
本论文共有七章.第一章引言部分简单讲述称呼语在交际中的重要作用,陈述选择本研究的缘由,介绍本研究的主旨并阐明本研究的意义.第二章介绍与本研究有关的相关概念以帮助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