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DPC4及Smurf2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及子宫内膜癌(Endometrial adenocarcinoma,EAC)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与EAC病理分级、临床分期(FIGO2009年)、癌肿浸润肌层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等临床生物学特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两因子与子宫内膜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技术分析DPC4、Smurf2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对照组)、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与子宫内膜癌组的表达情况。应用SPSS16.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实验数据进行处理,采用卡方检验和Spearman相关分析对数据进行分析,参照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DPC4在子宫内膜癌标本中表达低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三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murf2在子宫内膜癌标本中表达高于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织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三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PC4和Smurf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有关(P<0.05),而与癌肿浸润肌层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无关(P>0.05)。在子宫内膜癌组织中,采用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分析显示DPC4和Smurf2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rs=-0.525, P<0.01)。 结论: 1.DPC4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低于在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Smurf2在子宫内膜癌组中的表达高于正常增殖期子宫内膜组及不典型增生子宫内膜组。 2.DPC4和Smurf2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均与其病理分级和临床分期相关,而与癌肿浸润肌层深度、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年龄无关,提示其可能在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作用。 3.DPC4和Smurf2相互拮抗,共同参与子宫内膜癌的发生发展,联合检测两个因子可能对子宫内膜癌的复发和预后检测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