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自从产生并引入正畸临床应用以来,由于其在美观,维护患者口腔卫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治疗轻中度难度病例中缩短治疗周期和椅位治疗时间上有一定优势,逐渐被患者和医生所接受。但是,由于矫治效能的欠佳、材料性能的缺陷、以及生物力学原理的不明确,一直影响着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有研究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牙齿的效率较低,因此,在临床上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于严重深覆合病例的矫正往往比较困
【基金项目】
:
中华口腔医学会青年临床科研基金(CSA-02020-01);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自从产生并引入正畸临床应用以来,由于其在美观,维护患者口腔卫生,提高患者舒适度及治疗轻中度难度病例中缩短治疗周期和椅位治疗时间上有一定优势,逐渐被患者和医生所接受。但是,由于矫治效能的欠佳、材料性能的缺陷、以及生物力学原理的不明确,一直影响着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有研究表明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压低牙齿的效率较低,因此,在临床上利用无托槽隐形矫治器对于严重深覆合病例的矫正往往比较困难。目前常用的矫治方法有:设计前牙平面导板,设计目标位过矫治,合理设置附件以及设计分步压低等。在传统固定矫治中,平面导板能有效纠正深覆合,但国内外对于无托槽隐形矫治设计平面导板纠正深覆合的研究甚少。本研究通过重叠治疗中压低前后的阶段模型,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时,上颌牙齿三维方向上位移变化及移动效率的差异,以期揭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对牙齿移动的影响,为无托槽隐形矫治器的临床应用提供参考。实验目的:1.通过重叠数字化模型,测量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上颌平面导板对上中切牙压低效率及矢状向位移的影响。2.通过重叠数字化模型,测量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上颌平面导板对上中切牙唇倾度的影响。3.通过重叠数字化模型,测量分析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上颌平面导板对支抗前磨牙及磨牙位移的影响。实验方法:1.实验一:分别选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和无平面导板矫治深覆合的病例各6例,两组均设计上中切牙不少于0.7mm的压低,通过前牙压低,矫正深覆合。以腭皱襞或腭穹窿为参考,重叠患者治疗中压低前后的阶段数字化模型,比较两组上颌中切牙压低效率及矢状向位移的变化。2.实验二:分别选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和无平面导板矫治深覆合的病例各4例,两组均设计上中切牙不超过2°的转矩移动,以腭皱襞或腭穹窿为参考,重叠患者治疗中压低前后的阶段数字化模型,比较两组上颌中切牙唇倾度的变化。3.实验三:分别选取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和无平面导板矫治深覆合的病例各6例,通过前牙压低,矫正深覆合。前磨牙及磨牙作为支抗牙,不设计移动。以腭皱襞或腭穹窿为参照,重叠患者治疗中压低前后的阶段数字化模型,比较支抗前磨牙和磨牙的位移变化。实验结果:1.实验一:平面导板组上中切牙压低效率为33%,无平面导板组上中切牙压低效率为8%,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面导板组上中切牙平均设计内收0.4mm,实际内收0.1mm,无平面导板组上中切牙平均设计内收0.6mm,实际内收0.7mm,两组牙齿矢状向移动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实验二:平面导板组上中切牙平均设计唇倾0.3°,实际舌倾2.2°,无平面导板组上中切牙平均设计唇倾0.3,实际舌倾2.2°,两组上中切牙唇倾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三:平面导板组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分别伸长0.3mm、0.1mm、0.2mm和0.1mm;无平面导板组上颌第一前磨牙、上颌第二前磨牙、上颌第一磨牙和上颌第二磨牙分别压低0.0mm、0.2mm、0.1mm和0.1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面导板组和无平面导板组未设计移动的上颌第一磨牙分别颊倾0.0mm和0.3mm,二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面导板组和无平面导板组未设计移动的上颌第二磨牙分别颊倾0.1mm和0.3mm,二者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结论:1.实验一: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对上中切牙压低效率及矢状向位移未发现有明显影响。2.实验二: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上中切牙压低对其唇倾度未发现明显影响。3.实验三:无托槽隐形矫治器设计平面导板,压低前牙过程中,其反作用力能有效伸长支抗前磨牙和磨牙,并对维持第一磨牙颊舌向的位置有一定的作用。
其他文献
长期以来,尽管舌侧矫治作为真正“完全隐形”的矫治技术,但因操作复杂繁琐,与唇侧矫治技术以及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在生物力学上有很大不同,从而限制了它的临床应用。新型舌侧活动翼矫治器,改进了之前弓丝槽沟矫治系统的力学体系,通过稳定的平面控制,来目标化引导牙齿的移动达到矫治的目的,活动的“翼”的设计使得牙齿的受力和运动更为灵活,相对更为合理高效。在前期临床应用中我们发现该矫治器对牙齿转矩和支抗的控制较好,
【背景和目的】乳腺癌是女性发病率第一的恶性肿瘤,也是引起女性癌症特异性死亡的重要原因,给女性的身心健康及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危害。尽管手术已经较明显地延长了乳腺癌的生存期,但是对乳腺癌患者而言术前、术后化疗能进一步改善其预后,提高其生存质量。新辅助化疗(NAC,neoadjuvant chemotherapy)即乳腺癌手术之前的化疗,能够缩小乳腺癌瘤块、使肿瘤降级降期、提高保乳率并改善保乳效果,现已在
宫颈癌严重危害女性健康,全球每年发病率近13例/10万,其中每10万人约有7人因宫颈癌死亡。宫颈癌具有高复发性和高致死性的特点,目前宫颈癌治疗的常规手段为手术联合放化疗,放疗是局部晚期宫颈癌和复发性宫颈癌不可替代的治疗措施。但是,宫颈癌细胞的辐射抗性是影响放疗疗效的重要原因。研究报道,根治性放疗后宫颈癌患者的淋巴结复发率高达10-20%,晚期宫颈癌和局灶复发性宫颈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到10%。去泛
【背景】胃癌是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消化道肿瘤,2018年发布的世界癌症统计数据显示,胃癌的致死率在恶性肿瘤中位列第三。而在我国,胃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恶性肿瘤中均排名前五。大多数患者就诊时已经发展为进展期胃癌,术前贫血在胃癌患者中较为常见。然而,学界对胃癌患者的预后和术前贫血是否具有相关性仍然没有定论。目前,根治性切除术是临床治疗胃癌最为重要的手段。虽然近年来外科技术以及仪器设备得到了显著的发展,但仍
2型糖尿病(T2DM)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T2DM患者骨脆性增加、骨折风险显著升高等问题导致其致残率和致死率增高,造成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负担。骨组织能够改变自身的结构以适应外界应力刺激的变化,适度应力刺激对于维持骨骼健康必不可少。然而,T2DM骨骼响应应力刺激的能力及其合成代谢变化特征,国内外鲜有报道。因此,深入研究T2DM的骨骼力学敏感性是否衰退及其潜在机制对于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
肝细胞癌是世界范围内发病率和致死率最高的癌症类型之一,我国每年约有11万人死于肝癌。肝癌的正确预防和有效治疗是世界性难题。肿瘤微环境是肿瘤细胞和宿主免疫系统相互作用的主要场所。多种免疫细胞通过趋化因子和趋化因子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迁移到肿瘤微环境中,这些免疫细胞和趋化因子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的作用对肿瘤的发生发展和治疗结果有重要的影响。最近,肿瘤免疫治疗的研究飞速发展,肿瘤免疫治疗成为人类对抗肿瘤的有
研究背景脓毒症是临床常见病,在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尤为多见。其发病率较高,病情凶险,常引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甚至死亡,是临床治疗的重点和难点。尽管ICU专业设备和支持治疗有了长足发展,但脓毒症患者的异质性加大了治疗难度,其死亡率仍居高不下。此外,脓毒症给患者和医疗卫生系统都
生物材料植入体内通常会引起机体的早期免疫反应,炎症程度的高低对组织愈合有着重要影响,其中材料表面的形貌对这一现象有重要的调控作用。钛表面TiO2纳米管结构具有与骨胶原结构相似的仿生形貌,并且管径结构为药物加载提供平台。课题组前期的研究发现直径约100 nm的大管径纳米管能促进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骨分化,但同时会诱导巨噬细胞向M1型极化,加重炎症反应,不利于成骨改建。鉴于此,本研究拟通过制备载药涂层
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慢性下腰痛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发病率和致残率呈逐年递增趋势,对患者个人生活造成极大不便,给社会造成繁重的医疗和经济负担。而椎间盘退变是引起慢性下腰痛的重要病因。椎间盘的解剖结构十分复杂,由位于中央的凝胶状髓核、外周层状包绕的纤维环和上下覆盖的薄薄的软骨终板组成。引起椎间盘退变的致病因素很多,主要包括异常的机械负荷、遗传因素、免疫稳态破坏、衰老、营养障碍等。这些诱因可
人工骨修复材料已经在临床实践中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但人工材料还不能完全模拟自体骨的生物特性。制备高仿生、高成骨活的骨修复材料一直是生物材料领域和医学领域的热点问题。在构建仿生人工骨修复材料的多种途径中,利用感觉神经调控骨再生被认为是一种具有潜在研究前景的方法。课题组前期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利用聚胺诱导液相硅酸前体实现胶原内仿生硅化的理念,构建了具有纤维内矿化特征的仿生硅化胶原材料,并显示了良好的促成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