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与乏氧诱导因子-1a (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alph, HIF-1α)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探讨二者与宫颈癌(Uterine cervical cancer)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分析其作为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预测因子的可能性。同时检测宫颈癌患者血清OPN的表达水平及放、化疗前后的表达变化,探讨血清OPN水平作为放、化疗敏感性预测因子的可能性。分析宫颈癌患者组织中OPN和HIF-1α的表达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从而为宫颈癌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提供思路。方法: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011年5月~2012年4月的49例宫颈癌患者、28例宫颈正常患者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其中49例宫颈癌患者临床分期为Ⅰa期4例,Ⅰbl期12例,Ⅰb2期14例,Ⅱa期9例,Ⅱb期5例,Ⅱ~Ⅳ期5例。其中19例患者(Ⅰal期~Ⅰb1期16例、Ⅱa期3例)行宫颈癌根治术,Ⅰb2期~Ⅱa期20例行新辅助化疗+宫颈癌根治术,Ⅱb期~Ⅳ期10例行同期放化疗。病理组织学类型:鳞癌39例,腺癌10例。细胞分化:高中分化19例,低分化30例;同时采用ELISA法测定2009年3月~2012年4月的83例宫颈癌患者、48例宫颈正常患者血清中OPN表达。分析OPN与HIF-1α在宫颈癌组织中及放、化疗前后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探讨OPN与HIF-1α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与放、化疗敏感性的关系;探讨血清OPN作为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预测因子的可能性。本研究还运用中医辨证分型对宫颈癌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初步分析,探讨二者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结果:1.49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28例宫颈正常患者,相对定量结果分别为(5.534±0.752、4.624±0.408),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癌患者治疗前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细胞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Ⅲ~Ⅳ期者明显高于Ⅰ~Ⅱ期者,细胞学分级低分化者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浸润深度≥1/2间质者明显高于<1/2间质者,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组织类型无明显差异(p>0.05)。2.20例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相比,化疗后二者表达水平明显下降;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OPN mRNA与HIF-1a mRNA相对定量结果分别为(2.175±0.663、2.610±0.935),差异有统计学有意义(p<0.05)3。新辅助化疗有效组(CR+PR)与无效组(NC+PD)相比,有效组化疗后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5),无效组(NC+PD)化疗前、后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差异(p>0.05)。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前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表达水平,有效组明显低于无效组(p=0.016,p=0.001)。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后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表达水平,有效组明显低于无效组(p<0.05)4.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与三维超声参数Ⅵ(血管形成指数)、FI(血流指数)、化疗后残余肿瘤体积百分比(残余肿瘤体积百分比=残余肿瘤体积/治疗前肿瘤体积×100%)呈明显正相关(p<0.05),而与VFI(血管血流指数)及化疗前肿瘤体积无明显相关性(p>0.05)5.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表达的相对定量结果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鳞癌患者明显高于腺癌患者(p=0.026,p=0.023);细胞分化程度为低分化者明显低于高中分化者(p=0.021,p=0.036);间质浸润深度<1/2间质者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2间质者(p=0.015,p=0.018);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低于无淋巴转移者(p=0.015,p=0.033);而新辅助化疗前、后组织中OPN mRNA和HIF-1α mRNA表达的相对定量结果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无统计学差异(p>0.05)6。影响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相关因素行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新辅助化疗前组织中OPN mRNA及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超声参数Ⅵ、F1与新辅助化疗敏感性有关,其OR值分别为5.604、5.056、3.943、4.33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7.同期放化疗的10例宫颈癌患者治疗前、后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比较,治疗后二者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相对定量结果分别为(7.710±0.575、4.518±0.3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8.宫颈癌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有明显的相关性,且相关关系密切,有统计学意义(rp=0.600,p<0.05)9.血清OPN水平在宫颈癌中明显高表达(p<0.05)。血清OPN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分期、细胞学分级、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情况关系密切:Ⅲ-Ⅳ期者血清OPN水平高于Ⅰ-Ⅱ期者,低分化者明显高于高中分化者,间质浸润深度≥1/2间质者明显高于浸润深度<1/2间质者,有淋巴结转移者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血清OPN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0.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前、后血清OPN的表达水平相比,化疗后明显下降(p<0.05)。化疗有效组与无效组相比,有效组化疗后血清OPN水平明显下降(p<0.05),无效组化疗前、后血清OPN水平无统计学差异(p=0.819)。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前血清OPN水平,有效组低于无效组(p<0.05)。比较有效组与无效组化疗后血清OPN水平,有效组明显低于无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血清学结果与组织中结果一致。11.宫颈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后血清OPN水平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12.宫颈癌患者进行中医辨证分型发现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其临床分期明显晚于肝郁气滞型、湿热瘀毒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之间、肝郁气滞型与湿热瘀毒型之间的临床分期无差异(p>0.05);各个证型之间OPN mRNA表达水平均未见明显差异(p>0.05);而HIF-1α mRNA在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患者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郁气滞型、湿热瘀毒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之间、肝郁气滞型与湿热瘀毒型之间无差异(p>0.05)结论:1. OPN mRNA与HIF-1α mRNA在宫颈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二者具有明显相关性,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密切,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的作用。2.宫颈癌患者新辅助化疗后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化疗前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与化疗的敏感性及临床疗效关系密切,可作为宫颈癌新辅助化疗敏感性的重要预测因子。3.宫颈癌患者同期放化疗后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下降。组织中OPN mRNA与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影响着放化疗的敏感性,可作为宫颈癌同期放化疗敏感性的重要预测指标。4.血清OPN水平在宫颈癌中明显高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密切相关。新辅助化疗患者与同期放化疗患者血清OPN检测结果与组织中相同,血清OPN水平可作为宫颈癌放、化疗敏感性的重要预测因子之一。5.宫颈癌患者组织中HIF-1α mRNA的表达水平与中医辨证分型密切相关: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肝郁气滞型、湿热瘀毒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