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信息处理者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获得了打开个人信息矿藏的钥匙,开启了个人信息成为生产资源的数字经济时代。随着我国将信息作为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的进程加快,信息处理者对个人信息的挖掘程度加深,给信息主体带来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减损的双重风险。信息主体是个人信息的创造者,理应享有个人信息私法权益,法律需要为权利人实现个人信息私法权益提供保护。因此,明确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私法保护范围,发现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私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处理者通过数据挖掘技术获得了打开个人信息矿藏的钥匙,开启了个人信息成为生产资源的数字经济时代。随着我国将信息作为生产要素进行市场化配置的进程加快,信息处理者对个人信息的挖掘程度加深,给信息主体带来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减损的双重风险。信息主体是个人信息的创造者,理应享有个人信息私法权益,法律需要为权利人实现个人信息私法权益提供保护。因此,明确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私法保护范围,发现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现实问题,从理论革新角度完善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私法保护制度,研究对权利人提供全面的个人信息私法救济路径实有必要。本文除引言外,共有四部分。第一部分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界定。将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界定为信息主体通过法律规定实现在数据挖掘环境下的个人信息控制,获得个人信息挖掘价值,并实现对个人信息权益的救济。从数据挖掘处理个人信息的特殊性入手,对比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私法保护与一般情形下个人信息私法保护,析出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范围的广泛性、义务主体的多元性和客体的不确定性,为数据挖掘中对个人信息进行有针对性的私法保护奠定基础。第二部分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之人格利益保护。以个人信息的人格利益属性为切入点,重点分析数据挖掘技术下人格尊严和人格自由的表现形式,强调数字人格应是信息主体的真实映射,个人信息挖掘应保障信息主体人格自由发展。从信息主体对数字人格的不可感知性入手,剖析个人信息挖掘营造“信息茧房”对信息主体人格利益的无形影响。在此基础上,解析统一立法模式和分散立法模式的优劣,结合我国个人信息私法保护形势和法律传统,释明我国选择统一立法模式的合理性。在对比我国和德国、美国在个人信息私法保护制度的差异后,指出我国应融合不同立法模式下的具体制度,继续强化独立人格利益保护制度和个人信息自决制度建设以适应个人信息挖掘发展。第三部分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之财产利益保护。以个人信息具有独立的财产利益为着眼点,指出个人信息财产利益的保护客体是个人信息的商业价值。从个人信息直接商业价值和间接商业价值对数字经济发展的意义切入,指出数据挖掘技术是个人信息成为信息资源的必要工具,对个人信息塑造商业活动环境有重要影响。分析我国以人格利益为核心的财产利益保护模式,结合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财产利益脱离人格利益存在的现实,指出个人信息财产利益一元保护模式无法全面保护个人信息财产利益。在分析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财产利益的实现方式后,阐明在知情同意规则下数据挖掘者告知义务履行不当的问题,提出了信息主体实现个人信息财产利益的判断标准。第四部分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私法保护的完善建议。分析我国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的人格利益和财产利益保护现状,指出我国数据挖掘中个人信息私法保护存在个人信息侵权责任归责原则单一、人格利益损害认定难、财产利益依附人格利益保护、滥用知情同意规则的问题,结合数据挖掘的发展趋势和我国现有私法制度,以扩大解释为基础,提出构建个人信息侵权责任归责原则二元体系、损害扩大化解释、独立保护个人信息财产利益、明确知情同意规则说明范围的建议。
其他文献
美国商船能力管控制度位于《美国法典》航运编商船副编E部分,共有3章21节内容。该制度根源于美国《商船法》和《航运法》中有关加强国家对商船控制能力的条款,后经美国众议院法律修订顾问办公室整合,将两部法案中的相关内容汇编入《美国法典》航运编,并在加入其它具有相同立法目的的法案后,形成了美国商船能力管控制度。该制度共分为三个部分,其一是商船所有权及其相关权利的限制转让制度,其二是紧急状态下的商船征收征用
习近平总书记认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伟大社会革命的成果,也是……伟大社会革命的继续。”“社会革命”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本范畴和核心概念,“伟大社会革命”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的实践脉络和话语主线,由此形成的“社会革命话语体系”历经了中国共产党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发展历程。毛泽东新民主主义革命话语体系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共产党社会革命话语体系的话语奠基,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
协议管辖制度是指在民商事案件中,当事人约定双方之间的争议,某一国或某几国法院有审理资格,该法院基于有效的管辖协议而行使管辖权的制度。在当前的国际民商事诉讼领域,因协议管辖尊重和肯定当事人意思自治的特性,两大法系的各主要国家基本都接受和认可了协议管辖。由于协议管辖会引起当事人诉权保护以及司法主权等问题,各个国家通常会对其适用进行一定限制。英美法系国家多以法院的自由裁量权适用不方便法院原则对协议管辖进
公平责任在我国《民法通则》、《侵权责任法》和《民法典》中一脉相承。公平责任的的设立旨在实现在侵权法的框架下行为人与受害人利益的平衡问题,救济权益的同时,也注重行为自由的保障。《民法典》第1186条作为一般条款,对公平责任的适用条件进行了限制,公平责任的性质定位也更加清晰。《民法典》颁布之前出现的对于公平责任的滥用现象引起了立法机关的重视,在制定《民法典》时,出于解决因裁判标准不清晰,公平责任的适用
我国市政污泥产量即将突破9000万吨,无害化、减量化和资源化处置非常迫切。干污泥中磷元素含量占2%~6%,回收磷资源的潜力巨大,其可以减少有限磷矿的消耗,缓解全球磷危机。本文从污泥处置技术、脱水污泥中磷元素含量与形态、热化学(热解、焚烧、气化和水热炭化)处理中磷元素形态转变、污泥灰/炭中磷元素回收方法和含磷矿物的植物可吸收性五个方面对污泥中磷资源回收与利用展开论述,详细对比分析了温度、添加剂成分、
在我国,慈善信托自问世以来,便在慈善领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与基金会相比,它的设立登记程序更为简单,在方向上一直致力于保护受益人的利益与实现委托人的公益目的。2001年我国《信托法》问世,但只对公益信托做了概括性规定,法律规定的不完善性导致了成功落地的公益信托屈指可数。2016年《慈善法》出台,设专章规定慈善信托,为慈善信托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法律基础,让其焕发生机。但是《慈善法》的规定仍有不完善
<正>本文以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五单元"连加、连减"为例,探讨如何在教学中设计问题。创设情境,引入新知识师:小猫很喜欢吃鱼,小艾第一次喂了小猫3条鱼,第二次喂了2条鱼,但是小猫还是想吃鱼,于是,小艾又喂了 3条鱼。那么,小猫一共吃了几条鱼?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探讨吧!设计思路:运用小学生比较感兴趣的生活情境导入新知识,在小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上,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关于帮信罪中“明知”的认定和证明,司法解释经历了从推定到综合认定的转向。该罪中的推定是可反驳和允许性的推定,其目的在于降低证明难度;而综合认定是一种证据审查判断方式,意在防止因证明过程简化而简单客观归罪,从而实现审慎认定。故综合认定对推定规则的适用具有限制和规范作用,在符合推定情形时,依然要用综合认定对推定的作出加以检验。推定属于证明过程的中断,并非证明方法本身,因而只能从外部有限地指导“明知”的
问题教学法的目标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来掌握相关的知识。现代问题教学法的实施,涉及提出有效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习动机、营造课堂氛围、注重人格培育等诸多要素。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历史学科的内容要求来设计问题和创设情境,在课堂教学中集中围绕1~3个重点问题来开展教学。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键在于获得群众认同,当前,农民在我国总人口中依然占有相当大的比重,通过国家和社会的协同发力,引导农民群众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提升农民群众的思想状况、坚定农民群众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以及实现乡村振兴有重要意义。而目前,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多侧重于单一学科的理论分析和宏观论述,对国家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