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转型期,我国农户信贷市场存在着一系列值得注意的经济现象:(1)正规金融机构的农户信贷比例呈下降趋势,而非正规农户信贷不断增加;(2)正规农户信贷市场中,金融机构的参与态度有很大不同,国有商业银行基本上选择退出农户信贷市场,而农村信用社则加大对农户信贷市场的投入;(3)各地农户信贷利率差异很大,既有互助性质的零利率、金融机构的中等利率,也有私人借贷的高利率。那么,为什么我国农户难以获取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支持?非正规农户信贷存在并得以快速发展的机理何在?政府在农户信贷领域合理的政策应该如何选择?本文从信贷需求和供给两方面,从微观的角度对上述的几个问题进行理论上的探讨和解释,并提供来自福建省的初步经验证据。围绕着这些问题,本文核心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第四章对农户信贷需求的产生机理、主要特征以及影响因素进行理论解释和实证观察;第五章对农村金融机构参与农户信贷市场的不同态度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并利用福建农村信用社的系统资料对影响农户信贷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第六章对我国非正规农户信贷市场存在并发展以及复杂的利率现象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并通过一个村庄的案例加以实证。在第四章中,通过理论描述和计量模型分析得出了几个主要结论:(1)转型期,由于农户收入和储蓄水平都比较低,农户收入在季节上分布的不均衡性和年度波动性以及农户支出的相对稳定性是造成农户信贷需求的主要原因;(2)在对农户信贷需求进行重新分类的基础上,我们认为,除了非农生产信贷需求以外,其他的信贷需求都具有刚性特征,对利率的敏感性不强,因此,农户信贷市场的利率水平主要取决于信贷供给方,我们发现,这个结论可以解释当前农户信贷利率在不同地区存在多样性的特征;(3)实证研究表明,农户存在较为严重的信贷约束,正规金融和非正规金融都无法完全满足农户的信贷需求;由于信息结构上的差异,非正规金融更容易从农户的家庭特征中来判断是否提供农户信贷,正规金融则无法做到这一点。第五章对商业银行退出农户信贷市场而农村信用社加大对农户信贷投入的现象进行理论上的解释,通过对福建省农村信用社的报表资料和访谈资料,对影响农户信贷行为的主要因素进行统计描述。本章认为,(1)金融管制条件下的资产选择行为是造成商业银行退出农户信贷市场以及农村信用社加大农户信贷的主要原因。由于存在与农户信贷市场平行的,但成本和风险都比较低的城市居民和大中型企业的信贷市场,商业银行选择从农户信贷市场退出。农村信用社受到分支机构和资本金的约束,只能选择农户信贷市场或者小企业信贷市场,为了分散风险,农村信用社加大了农户信贷投放力度;(2)农村信用社的农户信贷行为受到信贷能力、信贷意愿和政策因素等方面的影响。实证研究表明,存款增加、政策推动以及其他贷款对象信贷风险较高对农户信贷有正面的影响;流动性管理能力较弱,农户信贷的经营成本较高等因素对农户信贷有负面影响。第六章解释了我国非正规农户信贷存在并且占主导地位的原因以及非正规农户信贷复杂的利率现象;通过一个村庄民间“标会”的案例分析,从实证角度考察非正规金融的运行机制。本章的案例研究发现,(1)正规金融机构金融服务不足是标会产生的重要原因,会员参会的原因涉及农户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2)标会活动中内含的甄别、筛选机制、灵活的担保机制、互助机制和社会惩罚机制是标会活动顺利运转的重要保证和前提条件;(3)在缺乏农业保险制度的条件下,农业生产的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容易转化成农户的信贷风险;(4)农村标会利率具有一定的分割性,利率水平总体上低于高利贷利率但高于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针对以上的研究结论,本文提出应该从加快农户收入增加,减少农户收入的波动性:增强农户信贷市场的信息供给;拓展农村的抵押担保品;建立多层次农村金融机构体系;继续推进农村利率市场化进程,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完善农村金融法律;强化政府和中介机构的服务;培育农村要素的交易市场等方面解决农户信贷问题。